“這個組合,怎么完成任務(wù)?”
正說著,陳道遠也走了過來。
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中年干部,個子不高。
“鄭科長?!?/p>
他和鄭儀握了握手。
“久仰。”
兩人目光交接,彼此了然于胸,他們都是王振國改革一系,自然有默契。
就在這時,李在明也踱步而來。
他三十歲出頭,西裝筆挺,臉上的笑容禮貌而疏離:
“鄭科長,久聞大名。”
鄭儀點頭回應(yīng):
“李科長客氣了?!?/p>
李在明,省考綜合成績第五,面試表現(xiàn)卻比鄭儀還亮眼,據(jù)說背后是某位省領(lǐng)導(dǎo)的支持。
兩人雖然同屆考入省直機關(guān),本該有份“同期之誼”,可在場的人都能感受到空氣中那股隱隱的對抗,李在明的目光看似平靜,卻藏著審視與試探。
李在明單手插兜,語氣隨意,卻綿里藏針:
“今天課堂上那番‘事業(yè)即斗爭’的言論,真是……令人深思?!?/p>
深思。
這個詞用得極為曖昧,既可以是褒義,也可以是諷刺。
鄭儀淡然一笑:
“見笑了,隨口之談?!?/p>
李在明笑容不減,但眼神冷了幾分:
“鄭科長太謙虛了?!聵I(yè)即斗爭’這么精準(zhǔn)的答案,可不是普通干部能隨口說出來的。”
他頓了頓,故意放慢語速:
“除非。。。。。。早有準(zhǔn)備?”
這已經(jīng)是赤裸裸的試探,暗示鄭儀提前知道課程內(nèi)容,甚至可能與周作樹暗通款曲。
鄭儀緩緩合上手中的筆記本,眼神平靜:
“李科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