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做到了。
短短一個月,大塘鎮(zhèn)變了樣。
失業(yè)青年拿到了工作,廢棄廠房重新運轉(zhuǎn),就連鎮(zhèn)上的小飯館都因為工人們有了收入而多了生意。
“我家那小子居然每天主動去上班了!”
“鎮(zhèn)政府門口那堆垃圾,終于給清理干凈了!”
“聽說下個月還要修籃球場?!”
鎮(zhèn)民們聚在茶館里議論紛紛,語氣里滿是難以置信的驚喜。
這個叫鄭儀的年輕人,和他們見過的所有干部都不一樣。
就連鎮(zhèn)上最頑固的老李頭,都不得不承認:
“這小子……是來干實事的?!?/p>
連綿的秋雨剛停,鄭儀的皮鞋就已沾滿了泥濘。
他踩著濕滑的土路,走向大塘鎮(zhèn)最偏遠的山腳下——老趙家的房子,還是幾十年前的土坯房,墻皮剝落,屋角塌了一小塊,用塑料布臨時擋著風雨。
“鄭鎮(zhèn)長,您真來啦?”
老趙佝僂著背站在門口,搓著手,有些局促。
他三天前在鎮(zhèn)政府門口攔住了鄭儀,結(jié)結(jié)巴巴說自家房子快塌了,問能不能申請危房補助。當時鄭儀二話不說,掏出筆記本記了下來,只說了一句:
“三天后我親自去您家看看?!?/p>
老趙本來沒當真。這幾年來,他找過鎮(zhèn)政府不下十次,得到的答復永遠是“材料不全”“再等等”“指標不夠”。
可今天,鄭儀真的來了。
沒帶記者,沒帶攝像機,同行的只有一位瞇著眼,帶著淡淡黑眼圈的年輕人。
“趙叔,進屋說?!?/p>
鄭儀抹了把臉上的雨水,跟著老趙走進昏暗的屋內(nèi)。
屋內(nèi)比想象的更破舊。
一張瘸腿的桌子,兩把吱呀作響的凳子,灶臺上擱著半碗吃剩的咸菜。墻角堆著幾個發(fā)霉的麻袋,是老趙平時上山挖草藥賣錢的“家當”。
老趙窘迫地用袖子擦了擦凳子:
“鄭鎮(zhèn)長,您坐……”
鄭儀沒坐,而是徑直走向墻角的裂縫,伸手摸了摸潮濕的墻面:
“這房子不能住了,隨時可能塌?!?/p>
老趙苦笑:
“可不是嘛,可我申請了好幾年補助,一直批不下來……”
“今天就能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