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后,眾士子也都放松了,在馬車上說個不停。
這個要去春樓消費,那個要去河畔釣魚,還有的準備搞個聚會,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客棧也算有緣。
而且如果取中的話,那就是同科,也能算是人脈。
李鈺對這種事情不感興趣,僅僅是府試而已,就算要建立人脈,至少也得要鄉(xiāng)試吧。
同科進士可比同科童生好聽多了。
回到客棧,李鈺便倒在床上沉沉睡去,這幾日他都沒有怎么睡好,此時再也堅持不住。
……
貢院內。
眾官員開始閱第三場的卷子。
自然又是先將李鈺的文章和其他縣案首的文章找出來,以及前面一場二場中比較優(yōu)秀的考生,比如林澈。
這些基本上就是要取中的人,很多考生第一場答得不好,其實就已經被黜落了,第二場,三場基本上也不會看他們的試卷。
選了五十人出來后,就要進行排名了。
此時李鈺是不是案首,爭論很激烈,看了李鈺的策論,王通判認為李鈺就是名副其實的案首。
無論是第一場的四書五經題,還是第三場的策論,都寫得極為精彩。
這樣的人不為案首,誰能成案首?
張同知不說話了,他看了李鈺的策論,心都涼了半截,第二場試貼詩寫得大失水準,沒有想到這第三場水準又上線了。
這讓張同知像是吃了蒼蠅一樣惡心。
要是李鈺成了案首,他如何給陳家交代,陳家努力讓他當上同知,交給他的第一件事他都辦不好,他還有什么臉。
李鈺現(xiàn)在的名氣已經夠大了,這要是成了案首,名氣更大,陳家就更不敢動他了。
但這文章確實寫得好,他也不能昧著良心說不好,畢竟又不是他一人閱卷。
楊遠看到李鈺文章激動不已,要不是他是府尊,要注意形象,他都想要跳起來說好了。
這上面的對策有些和他不謀而合,有些則是他沒有想到的,還有他遇到的一些難題,李鈺在這策論中都有解答。
如果按照這篇策論去實施,很有可能將文章變成實際,真要成功了,那就是他的政績。
而李鈺才9歲啊,居然對民生這一塊也能如此了解,見解獨到,簡直不可思議。
哪怕他為官多年,有些見解也不如李鈺。
這真的是神童??!
在他治下出現(xiàn)一名神童,對于楊遠來說也是了不得的政績。
這讓楊遠對李鈺越發(fā)喜愛,此子確實該為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