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去的,是“遼西銀行”。
他看到,銀行的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但排隊的并非是來存錢取錢的富商,而是一些穿著樸素的,婦人。
她們的手中,都拿著一個小小的、由竹子制成的存折。
“這是在做什么?”崇禎好奇地,向旁邊一個同樣在排隊的老者問道。
“哦,您是外地來的吧?”那老者熱情地解釋道,“這是在領‘工傷撫恤金’呢!”
“工傷撫恤金?”
“是??!”老者一臉理所當然地說道,“咱們李總兵,定下的規(guī)矩!凡是在工場里,做事受了傷,或是沒了的。不僅‘保安堂’給免費醫(yī)治,家里人,每個月,還能從銀行這里,領到一筆撫恤金!好讓家里的孤兒寡母,能活下去!”
“您看,排在最前面的那個王家嫂子,她男人,前些天,在煉鋼爐那邊,出了意外,人沒了。李總兵知道了,不僅,親自去她家里慰問,還當場就下令,將她的兩個孩子,所有的學費,都給免了!還說,等孩子長大了,優(yōu)先安排進研究院做事!”
崇禎,聽得是心神劇震!
他看著那些,雖然臉上帶著悲傷,但眼中,卻沒有絲毫絕望的婦人們,他那顆屬于帝王的心,被狠狠地觸動了。
他知道這看似簡單的“撫恤金”,背后,所代表的,是一種,何等寶貴的,對生命的尊重!
是一種能讓所有,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都感到“安心”的,強大力量!
他默默地,離開了銀行。
他又走進了,一座掛著“遼西總學堂”牌子的,巨大的院落。
他看到數以千計的、不同年齡的孩子,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大聲地,朗讀著課本。
他們讀的,不僅僅是“之乎者也”。
他還聽到了,有先生,在教他們,如何用算盤,計算田畝的面積;有先生,在用一個奇怪的玻璃球,向他們,解釋著“日升月落”的道理;甚至,他還看到,在一個掛著“格物院”牌子的教室里,有學生,正在興致勃勃地,解剖著一只青蛙。
這一切都與他認知中的“教育”,是如此的不同。
卻又充滿了,一種讓他感到無比振奮的,探索與求知的活力!
他走在校園里,看著那些,因為知識而充滿了自信和希望的,年輕的臉龐。
他的心中,忽然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強烈的……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