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葉格林對這些信件基本都不屑一顧,既不去回答也沒有在意。
因為樸實的勞動婦女們已經(jīng)用事實證明了,她們就是有著不輸男人的力量!
重體力活她們咬著牙能干,復(fù)雜的技術(shù)工種她們能頂著困意熬夜去學習理論知識。
在聽說了革命軍要加急建設(shè)水壩的消息之后,她們也能犧牲掉自己睡覺的時間來工地上幫忙,而且還保證了絕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工地上現(xiàn)在是一片沸騰,男人女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什么分別,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稱呼:
勞動者!
不光是令人敬佩的勞動婦女們,就連老人和小孩也加入到這一場熱火朝天的運動中去。
人們從之前損毀于戰(zhàn)火的建筑中找來了大大小小的石料,從城市外邊挖來了一筐又一筐的泥土。
運土的隊伍已經(jīng)連成了一條線,火炬的光芒就像是絲線一樣穿梭在城市的各條街巷最終匯聚在了戈頓河邊上的這一處工地上。
攔河壩就像雨后的春筍一樣從地上冒了起來,越長越高、越長越壯!
最后這一節(jié)壩體原本需要一個星期的功夫才能竣工,但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竟然兩天兩夜的時間就完成了合攏!
加上了之前的成功,革命軍竟然只花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市議會幾十年都解決不了的大問題。
當壩體合攏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沸騰了起來。
這座攔河壩不僅是下城區(qū)老百姓安穩(wěn)的保證,更是證明了沒有什么困難是團結(jié)的普拉爾什維克們戰(zhàn)勝不了的!
這一座水壩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為了照顧即將出征的隊伍們。
下城區(qū)的老百姓們再度自發(fā)地動員了起來,他們主動找上了葉格林要求幫忙縫制軍服和帽子。
一卷卷布匹從倉庫中取出,人們索性將工作臺放在了革命軍總部前的廣場這、放在了自家的街道旁。
有人負責剪裁、有人負責縫制、有人還負責給大家端茶送水,到處都是忙碌的人群,他們團結(jié)在一起都只是為了一件事,那就是給出征的親人們做一件新衣服、一頂新帽子。
基于希德羅斯傳統(tǒng)服飾改良而來的圓領(lǐng)套頭衫被一件件地縫制了出來,搭配上一頂用有著兩片護耳的帽子就能交到革命軍那里了。
到時候身穿圓領(lǐng)套頭衫、外披扣繩小棉衣、下穿棉褲棉鞋打著綁腿、頭戴一頂三角帽,這就是一名革命軍戰(zhàn)士的基本形象。
對了,這帽子還有個特殊的名字,叫做布瓊尼帽。
“話說有誰知道布瓊尼是誰嗎,我都沒聽說過哩?!?/p>
正在忙著縫制布瓊尼帽的女工有些好奇的問道,而她的問題也讓大家犯了難。
在大家都討論不出結(jié)果的時候,一位背著布匹過來的老爺子忽然接了一句:
“咱不知道布瓊尼是誰,但葉格林既然用了他的名字,那么他一定是個好人。”
“對,布瓊尼肯定是個好人,而且應(yīng)該還是個勇敢堅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