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就跑路,去南洋。
反正南洋島那么多,帶點兒人過去,占島為王也挺好的。
船他都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船上各種補(bǔ)給都有,足夠他順利到達(dá)南洋了。
至于李成桂,大家本來就是半路夫妻,大難來時,就各自飛吧。
剛好李成桂在最前線,還能給自己吸引一下火力的。
不得不說,納哈出能在元朝滅亡一二十年里,一直占據(jù)遼東,擁兵自重,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個成功的將領(lǐng),必定有一個地方是其他人拍馬也趕不上的。
那就是生存能力。
凡是在歷史中留名的將領(lǐng),基本都有過參加好幾場戰(zhàn)役,還能全身而退的經(jīng)歷。
畢竟生存能力差的,早早就死了,留個屁的名啊。
納哈出這邊兒想好了退路,李成桂也不是傻子,他也早就想好退路了。
跟納哈出一樣,他也準(zhǔn)備好了船。
但是吧,他登本島的決心還是比納哈出要大點兒的。
納哈出常年待在遼東,對海上的情況不了解。
李成桂常年在濟(jì)州島跟倭寇戰(zhàn)斗,比他要了解更多的情況。
南洋可不好混啊。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去南洋的。
經(jīng)過這兩年的戰(zhàn)斗,李成桂對小日子的實力已經(jīng)有了基本了解,他有七成的把握,能夠成功登上本州島。
前提是,納哈出舍得讓所有的士兵都上前線。
納哈出以前總是留著幾千人的親位在身邊。
問就是,這些人不善水戰(zhàn),善馬戰(zhàn)。
而且吧,哪個皇帝身邊沒有重兵保護(hù)啊。
李成桂每次帶兵打仗,都差那么一口氣就能登上本島了。
這次好不容易納哈出下定了決心,李成桂還是有點兒把握的。
張龍這次沒有將貨物送到荒島上,而是直接來到了九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