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吾適倒不是非要
弄死他們,他就是想把那些沽名釣譽的人揪出來。
讓天下人都知道,并不是說讀過圣賢書的就一定是好人,聰明人。
順便還能提高科研人員的社會地位。
袁爺爺研究了一輩子水稻,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就這都有人黑他呢。
在大明,搞科研更是沒什么地位可言。
這對于立志要建立不朽王朝的大明來說,可不是好現(xiàn)象。
雖然朱吾適從現(xiàn)代帶來了很多先進的科技。
但是吧,理論知識再牛逼,也是需要人去實現(xiàn)的。
而且這些知識又不是不會外泄。
就算再怎么嚴防死守,也很難保證不外泄的。
時間長了大明怎么保證自己處于領(lǐng)先地位呢,還是要靠一代一代不停地鉆研。
如果社會地位太低,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誰愿意干這個工作呢。
朱吾適要把一種思想慢慢地根植進每一個的腦子里。
那就是,為國家,為社會,為百姓做出了貢獻的,才應(yīng)該被尊重。
讀過圣賢書,不代表他就是圣賢。
當官,也不代表他就應(yīng)該被尊重。
如果這個官當?shù)貌缓?,照樣?yīng)該被丟臭雞蛋。
這個報紙辦起來,肯定會有很多文人討厭。
但同時又能激勵一批真正的有志之士。
只要你真的牛逼,你的名聲真的會傳遍大明的。
像海瑞這種人,就算沒有朱吾適,他的名聲也很大,甚至名垂青史了。
但是太慢了啊。
如果一個人剛做了一件好事兒,馬上就能名揚天下,那他會怎么想。
就跟那些見義勇為的人一樣,上了新聞后,記者問他以后見到這樣的事兒還會不會做,他們的回答都是還會。
如果不上新聞,他們肯定也還會做,做好事兒也不是為了上新聞的。
但是當你做了一件好事兒,被人知道了,大家都夸贊你,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錯啊。
無名英雄很牛逼,但是英雄還是應(yīng)該被記住的。
所以這個報紙還是很有必要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