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對大明皇家軍校這么重視,大明以后的將領說不定都是從皇家軍校走出來的,傻子才不來上學呢。
對于這些勛貴二代,朱元璋來者不拒。
軍校嘛,就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人多了才能出人才啊。
至于其他的,只要不是純廢材,多學習一下,將軍當不了當個參將都司也行啊。
實在不行,當個百戶千戶總行了吧。
反正就一句話,多學習是沒壞處的。
除了這些勛貴子弟外,各地方軍隊也可以舉薦年輕人過來進修。
這個就不論出身了,只要是立過功的,或者長官覺得是可造之才的,都可以推薦過來。
學習個一兩年,再返回地方。
徐達自然也來了,跟在他身后的,是他的四個兒子。
最大的徐輝祖已經二十歲了。
最小的才八九歲,就是那個徐增壽了。
背叛朱允文,被一劍砍死的那個。
朱吾適自然也是來了的。
這么大的事兒,他這個王爺不露臉不好,容易給人留下裝逼,沒禮貌的印象。
現(xiàn)場人非常的多,一陣亂糟糟的寒暄過后,隨著侍衛(wèi)點燃鞭炮,大明皇家軍校正式開學了。
學生們排隊去登記了。
朱元璋則是帶著一群勛貴漫步在校園里。
校園還挺大的,有宿舍,教學樓,食堂。
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地方,演武場。
而且還是個非常大的演武場。
除了讓學生們鍛煉身體之外,以后教學的時候還要模擬軍陣呢。太小了施展不開。
另外學生還會定期搞一些野外拉練之類的。
打仗的時候敵人可不管你適應不適應叢林中。
所以野外拉練,甚至野外求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行軍過程中遇到極端環(huán)境怎么辦,這些都是將領們需要學習的。
還是那句話,以前可以干中學,畢竟打仗的機會非常多。只要扔到軍隊去,多打幾次仗。沒死的話,多少能學到點兒東西。
以后的戰(zhàn)爭越來越少了,指望實戰(zhàn)是不現(xiàn)實了。必須重視理論和演練了。
朱元璋帶著一群勛貴漫步在校園里,跟朱吾適眼神交匯的時候,朱吾適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
朱元璋瞬間明白他的意思了。
到時間了,該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