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大地主們也會造成一定的沖擊。
最后,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條,朱吾適早就放出風(fēng)聲了,稅收改革勢在必行,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事兒。
大明的稅收制度主要是田賦和丁稅。
田賦就是根據(jù)土地面積和土質(zhì)登記征收,一般按照收獲量的十分之一征收。
田賦分為夏稅和秋糧。
可以給錢,也可以
給糧食,絲,麻。
丁稅就是按人頭收稅。
另外還有徭役,就是百姓定期要免費給官府干活兒。
修路啊,筑堤啊這些工作。
朱吾適覺得這個就很麻煩。
他個人認(rèn)為,不如一刀切,就按土地收稅。
一畝地收多少稅,不管收成如何。
同樣的地,別人一畝地一千斤,你一畝地收成五百斤。
你要做的不是讓朝廷體諒你,而是反思為什么同樣的土地別人的收成比你高。
難道他是穿越者,有復(fù)合肥啊。
徭役這種東西,很容易被地方鉆空子,所以不如直接取消了。
地方有大工程了,直接上報,上頭批準(zhǔn)了以后就撥款,然后請人干活兒得了,搞那么復(fù)雜干嘛呢。
弄徭役,百姓不樂意,干活兒不積極就不說了,再搞出豆腐渣工程怎么辦。
另外就是,朱吾適準(zhǔn)備培養(yǎng)一些統(tǒng)計學(xué)方面的人才,然后把他們?nèi)鱿氯?,讓他們把全國的土地都丈量一下?/p>
確保不會有人瞞報土地。
這也是大明后期收不上稅的原因之一。
那些有本事的,明明有一百畝土地,報上去可能只有一畝。朝廷按一畝地收稅。
大家都這么干,國庫能有錢就見鬼了。
還有之前提到的有功名的人不用交稅這個事兒。
這尼瑪就是純純的傻逼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有功名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都不用交稅。
就算他們沒有土地,別人為了避稅,也會主動找到他們的。
等到土地都劃分到有功名的人名下,大明收誰的稅去?
所以這個玩意兒一定要取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