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小朱就不會那么顯眼了。
對外就說老朱要讓所有的子孫們都體驗一下民間疾苦。
如果這些人里面真的能出一些人才,以后也有利于大明江山穩(wěn)固。
不論經濟,政治,科技,農業(yè)哪個方面有所成就,那都是給皇室長臉。
老六如今在民間的聲望就非常的高。
尤其是在工匠這個群體,甚至有人將他稱為匠神。
皇親國戚有正事兒干,還能給百姓留下好印象,一舉兩得的事兒?!?/p>
這就是朱元璋父子喜歡找朱吾適商量的原因。
朱吾適總是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新奇的建議。
就說這個讓皇親國戚去職業(yè)技術學校上學,朱元璋和朱標就沒有想過。
眼下朱吾適提出來,朱標發(fā)現還真是很有搞頭啊。
大明中后期,皇親國戚尾大不掉,對江山的穩(wěn)固完全沒有起到什么積極的作用。
如果像朱吾適說的那樣
,真的能出幾個人才的話,不僅受百姓愛戴,也為以后的人做個榜樣。
這個法子可行的話,以后每一代的皇親國戚都去職業(yè)技術學院上課,發(fā)掘他們的才能,也省的天天無事可做,禍害百姓了。
“叔父這個主意不錯,我明天就跟爹商量一下?!?/p>
“行,這事兒也不急,學校都還沒有蓋好呢?!?/p>
朱標興奮地離開了。
他今晚估計要睡不著覺了。
自從朱標看過史書后,他就一直擔心一個問題。
那就是削藩的問題。
朱元璋要搞藩王,出發(fā)點肯定是好的。
但是朱標捫心自問,如果他當了皇帝,他想不想削藩呢。
答案是肯定的,他也會削藩。
朱元璋考慮問題有些不夠長遠了。
他自己在位,他的兒子們不敢有什么不好的念頭,也不敢。
畢竟從小就浸淫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對他有發(fā)自內心的害怕。
再一個朱元璋可是打下江山的皇帝,藩王們有一個算一個,誰有朱元璋打仗牛逼呢。
就算是朱棣,也不敢說單論打仗他就勝過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