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也是朱吾適早就預料到的。
走私這種事兒,現(xiàn)代都不缺,何況是大明呢。
對付走私也很簡單,三管齊下。
首先,海軍巡邏,發(fā)現(xiàn)走私的,連船帶貨一起沒收了。
其次,歐洲那邊的港口設立專門的機構,就是查走私,查到了就讓歐洲那邊配合抓人。
最后這個方法就比較野了。
扶持一波海盜,專門搞走私船。多搞幾次,損失太大,就不信他們還敢走私。
等到下一期的報紙出來,還是關于合格證的事兒。
報紙上寫得清清楚楚,海軍會在海上巡邏,抓捕沒有合格證的船只。
像杭州城四人組這樣的小團體很多,他們不約而同想到了走私這個點子。
聽說海軍巡邏,抓到就充公,有的人退縮了,有的人則不以為意。
反正整個外貿(mào)行業(yè)現(xiàn)在是人心惶惶。
大家都不知道改革是好是壞,也不知道審查力度究竟有多大。
其實大概知道是好的。
商人又不是傻子,能在古代經(jīng)商有道的,要么就是有關系,自己還有實力的,要么就是沒關系,但是很有實力的。
沒有實力全靠關系也可以發(fā)財,但是檔次就要差一些了。
這些人能夠看出來,合格證的出現(xiàn),對于整頓市場有好處,更有助于搞好口碑。
他們擔心的是,具體操作當中的細節(jié),以及是否影響自己賺錢。
如果合格證推廣開來,他們賺錢少了,那再有好處,他們也不愿意。
畢竟大明以后好不好,跟他們有什么關系呢。
他們能活多久呢。
先撈夠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