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國十幾年,揚州城的發(fā)展也好不到哪里去。
雖然還有待發(fā)展,但是這里已經匯聚了很多的商人。
聽說朱吾適和朱元璋要視察,這些商人也是心思各異。
不約而同的派了人在城外守著,一旦看到朱吾適和朱元璋,就趕緊通報,然后商人
們就來獻殷勤。
這可是皇帝和王爺啊,真要是入了眼了,還怕不賺錢嗎。
而且揚州商人里也有很多熟人的。
距離應天府那么近,朱吾適有什么商業(yè)活動,他們也是會去參加的。
應天府到揚州的這條水泥路,可就是揚州這邊的商人出資修的。
揚州作為南北運河的節(jié)點,因為外貿的發(fā)展,也跟著得到了發(fā)展。
北方的貨物想要出海,就得通過運河到杭州。其實還挺麻煩的。
所以上海還是要發(fā)展的。
別的不說,先在長江入??诟銈€碼頭也是很有必要的。
依托長江運輸?shù)呢浳?,轉到杭州太麻煩了,如果能直接沿江而下,到入??谵D運到海船上,然后直接出海,那就方便多了。
眼下攤子鋪得太大,朱吾適還顧不上這邊。
天津的港口相當于是一個試點,如果融資成功,到時候再照葫蘆畫瓢,在上海也搞個港口就是了。
歐洲那么大呢,外貿不會那么容易飽和的。
別忘了,還有朱棣的瀛洲呢。
隨著瀛洲的發(fā)展,必然會有一部分有錢或者有權的人出現(xiàn)。
這些人在大明過慣了好日子,讓他們在瀛洲過茹毛飲血的日子,能過得慣嗎?過不慣的。
那他們是不是也需要大明的貨物呢。
茶是要喝的吧,棉衣絲綢是需要的吧。
瀛洲百廢待興,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需要大明本土的扶持。
所以港口這個東西,建多少多不嫌多。
朱吾適甚至準備在東海省,也就是以前的小日子,也搞幾個港口。
一來大明來往瀛洲,可以在東海省??浚頄|海省的漁業(yè)還是很發(fā)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