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挺劍直刺慕容評。
慕容評驚恐地瞪大雙眼,想躲避卻已來不及,慕容寶的劍刺入他的胸膛,慕容評慘叫一聲,倒地身亡。
鄴城城破后,慕容垂特意找到可足渾氏并帶至偏僻處,想讓其說清慕容暐是否是自己親生兒子。
可足渾氏目光帶著哀求與期待,急切說道:“慕容垂,慕容暐是你親生兒子,你怎能眼睜睜看他陷入絕境?你要保護他,日后助他復國啊!”
慕容垂眉頭緊皺,面露難色,決然說道:“如今前燕已亡,大勢已去,我已投身大秦,怎可再做此等謀逆之事?!?/p>
可足渾氏一聽,淚水奪眶而出,先低聲抽泣,繼而放聲大哭,邊哭邊訴:“你怎能如此狠心,他是你骨血??!你不顧念父子之情嗎?”
見慕容垂不為所動,她又撒潑哭鬧,雙手揮舞,幾近癲狂。
最后,竟解下腰帶,佯裝上吊自盡,喊道:“你若不答應,我今日便死在你面前!”
慕容垂面露無奈與掙扎之色,心中雖知此事風險極大,但念及父子情分,又被可足渾氏這般哭鬧逼迫,長嘆一聲,被迫答應:“罷了,罷了,我且應下你這無理要求,但日后之事,怕也是難如你愿。”
十一月初十日,苻堅率大軍踏入鄴城王宮。往昔繁華的王宮,如今破敗不堪,盡顯落寞凄涼,一切都已結束。
至此,前燕政權在前秦強大的攻勢下灰飛煙滅。慕容世家的第一個燕國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個前燕是慕容世家最強大、最值得驕傲的,卻也僅維持了
37
年。
前燕自慕容皝稱燕王起,于亂世崛起,一度雄踞北方,名將輩出,文化亦有發(fā)展,令周邊勢力忌憚。然而其內部權力斗爭激烈,政治腐敗,繼位者能力參差不齊,未能解決宗室貴族矛盾,致使國力內耗,終在強秦壓力下覆滅,令人嘆惋,也留下了關于政權穩(wěn)定與內部治理的深刻教訓。
苻堅征服前燕后,對燕國貴族與皇室成員采取了分化對待的策略。慕容暐及部分重要皇室宗親被遷往長安,途中重兵押送,往昔的榮華化為泡影,他們在秦軍的監(jiān)守下,惶恐憔悴,從尊貴淪為階下囚,命運急轉直下。
對其他燕國貴族,苻堅依照其影響力和忠誠度區(qū)別處置。部分有聲望且愿意歸順者,獲得官職,在前秦體系內效力,但受到監(jiān)視。他們雖保住性命和地位,卻深知已非燕國權貴,行事小心謹慎,唯恐觸怒前秦統(tǒng)治者。而堅決抵抗或被視為潛在威脅者,則被剝奪財產和權力,甚至被軟禁,家族榮耀終結,余生在悔恨與無奈中度過。
前秦經此一役,獲前燕一百五十七郡,二百四十六萬戶,九百九十九萬人。此大勝極大地充實了前秦的政治、軍事實力,使其在統(tǒng)一北方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成為前秦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王猛主導的滅燕之戰(zhàn)堪稱軍事戰(zhàn)略與政治智慧的完美結合。他精準地把握戰(zhàn)機,利用燕國內部矛盾,以潞川之戰(zhàn)為關鍵突破,一舉摧毀燕軍主力,隨后穩(wěn)步推進對鄴城的圍攻。其戰(zhàn)前動員激勵士氣,戰(zhàn)場上指揮若定,對將領的任用與激勵也恰到好處,鄧羌等將領在其麾下各展其能。
此役不僅展現(xiàn)了王猛卓越的軍事才能,更體現(xiàn)了他對全局的掌控力和對人心的洞察力,為前秦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極為堅實的基礎,其功績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此刻苻堅的功績亦不可小覷。他胸懷大志,以雄才大略為基石,任用賢能如王猛,積極開疆拓土。征服前燕之舉,讓前秦的版圖大幅擴張,人口與資源急劇增加,北方地區(qū)在其統(tǒng)治下逐漸走向一種相對統(tǒng)一的格局。
他的統(tǒng)治促進了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開始在一個更為廣闊的政治框架下生活與互動。其文治武功,在當時的歷史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推動歷史進程的重要力量,在這一時期,他無疑是一位極具影響力與作為的君主。
而此時,姚萇暗中窺探局勢,心懷鬼胎,聯(lián)絡陰陽家,蠱惑草原匈奴部落顛覆代國拓跋什翼犍政權,妄圖在亂世中攪亂局勢,渾水摸魚,謀取私利。
未來局勢于亂世迷霧中若隱若現(xiàn),充滿未知變數(shù),似一場無盡的棋局,各方仍將在棋盤之上繼續(xù)角逐,書寫各自的篇章。
在這動蕩的時代,年輕的英雄們懷揣著夢想與野心,踏上征程。他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成長,在權謀與爭斗中抉擇。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能主宰沉浮,誰能笑到最后,尚未可知。但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已與這亂世緊密相連,他們的故事,也將成為后人傳頌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