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陣低沉而悠揚的聲響,門緩緩打開,那位長須飄飄、神情矍鑠的盧姓老者再次出現(xiàn)在眼前。
見到他們,老者微微一笑,那笑容仿若洞悉一切的智者,又似蘊含著無盡玄機,仿佛他早已預知他們的到來,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老者看著風塵仆仆的慕容垂和慕容軒說道:“兩位居士知道為什么當年老子選擇此地作為自己晚年的講經(jīng)之地?那是因為此地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皆和道家的意境相同,此地山谷之中虎踞龍盤,天空之上紫氣環(huán)繞,在這里宣講道家思想,可以讓弟子更容易參悟。同時,當年老子早就感知到,長安將成為中華大地的文化思想中心,因此只有在這里宣講道法,才能將道家思想傳播到中華大地和周邊邦國?!?/p>
慕容垂聽后露出慚愧之意,說到“由于我如今心亂如麻,確實忽略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需要從一草一木的大自然中感悟,是我太著急了,還望道長見諒?!?/p>
說完這些,慕容垂恭敬地向老者行禮,身姿筆挺,神色莊重,猶如一位虔誠的信徒在向神圣的神明表達自己的敬意。
老者聽后,并不言語,臉上稍顯滿意的表情。
慕容垂接著說道:“道長,上次回去后,晚輩日夜苦思,猶如置身于茫茫黑夜中的孤舟,在困惑的海洋中漂泊,仍有諸多疑問,實在無法尋得答案,只好再來向您這智慧的燈塔請教?!?/p>
老者微微點頭,目光中透著幾分嘉許,說道:“慕容居士,既來之,則安之。道家思想講究順其自然,福禍相依,你所遇到的,就是天道想要你遇到的,在你看來很糟糕的事情,或許你看到事情的全貌之后,就會知道,這個或許已經(jīng)是最好的安排。不過既然二位今日前來急切的想了解《道德經(jīng)》之奧妙,又對燕國和自己的前程想進一步了解,既然如此,但說無妨?!?/p>
慕容垂率先問道:“道長,您上次提及的老子思想中,關于‘大國者下流’,晚輩實在難以領會其中深意,仿若在黑暗中摸索,始終找不到那指引方向的明燈,還望道長能為晚輩詳細闡釋。既然是大國,為什么下流!”
老者輕撫那如霜雪般的長須,微微瞇起眼睛,目光深邃而悠遠,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看到了千年之前的景象。
他說道:“慕容居士,下流不是下作,而是指的河流的下游,稱為下流。所謂‘大國者下流’,其含義乃是,真正具有大國風范的國家,恰似那寬廣無垠、能納百川的河流的下游。
這種寬廣的胸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要知自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至今,這五百年來戰(zhàn)亂不斷,其中緣由復雜難辨。
當年你們先祖太子丹密謀行刺,林家先祖蓋聶偷走《仁義經(jīng)》并導致《道德經(jīng)》被焚毀,這一系列事件讓天道運行發(fā)生改變。
原本已經(jīng)統(tǒng)一天下的秦國,本可以給百姓創(chuàng)造一個太平盛世,結(jié)果因種種變故,秦國迅速滅亡,天下再次陷入戰(zhàn)亂。
當年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便是天意,便是天道,而燕國太子丹卻看不到這一點,以為單純的刺殺嬴政,就可以阻止燕國被消滅?
而你們慕容家的祖先更是逆天而行,當年燕國都滅亡500年了,還妄圖復國?
你可知道為了你這個復國的執(zhí)念,讓這天下遭受了多少戰(zhàn)火?
大國者下流,當年的燕國為什么滅亡?那是因為燕國的統(tǒng)治者不思進取,欺壓百姓,燕國是自己把自己毀滅掉的,而不是秦國。而當年的六國都是一樣,自己把自己推向了亡國邊沿,就算秦國不去攻打他們,他們也會自己滅亡。
而真正的大國,應順應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
它需具備寬廣豁達的胸懷,能夠毫無保留地接納來自各方的溪流,自身擁有深厚雄渾的底蘊卻不顯露絲毫鋒芒,表面平和穩(wěn)定,仿若那波瀾不驚的寧靜湖面。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若欲強大興盛,必須廣泛吸納天下的賢才異能之士,不排斥任何能夠使自身變得更強大的因素,并且在擁有強大實力的同時,還能做到待人謙遜溫和、公正平等,仿若那溫潤而澤、光華內(nèi)斂的美玉。
唯有如此,天下的人才和財富才會如同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匯聚而來,國家的強大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這就如同我們常說的,高山不拒絕微小的塵土,故而才能成就其巍峨高大之姿;大海不嫌棄每一滴水的注入,所以才有了其浩瀚廣闊之態(tài),此乃自然之道,亦是治國之理啊。
就像上次居士前來拜訪樓觀臺,之后不久樓觀臺就遭受到了陰陽家的猛烈攻擊,導致樓觀臺的道門弟子死傷慘重,大部分傳承幾百年的建筑亦毀于大火,貧道也險些慘遭毒手。但是貧道并不怪罪二位,因為既然樓觀臺擺下天道八卦大陣,種下了那個因,那順著這個因,導致那個果,則是順其自然的天道?!?/p>
說罷,老者緩緩端起茶杯,輕抿一口,似在品味茶香,又似在沉淀思緒。
那茶香繚繞在他的鼻尖,讓他的神情更加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