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那熟悉的輪廓陸丞心中卻沒有多少歸來的喜悅,反而像壓了一塊巨石。
車隊在城外接受例行檢查后,緩緩駛?cè)氤情T。
陸丞卻敏銳地察覺到,街面上巡邏的兵士似乎比往日多了些,空氣中彌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他沒有直接回府,而是按照規(guī)矩,先前往皇城外的會同館報到,遞交關(guān)防文書,等待皇帝召見。
在會同館安頓下來后,他立刻讓秦川去打聽一下朝中近況,尤其是幾位重臣的動向。
秦川帶回的消息不容樂觀。
皇帝龍體確實欠安,近日皆由太子監(jiān)國,但太子性格仁弱難以服眾。
三皇子與五皇子爭斗日趨激烈,各自拉攏朝臣。
而關(guān)于江南爭論已從幕后走向臺前,有御史公然彈劾馮敬瀆職,要求另選賢能,但立刻便有馮敬座師、吏部左侍郎等人出面力保。
朝堂之上可謂烏煙瘴氣。
“還有,”秦川壓低聲音,面帶憂色,“屬下聽說,大人您還未回京,彈劾您的奏章就已經(jīng)遞上去了。”
陸丞并不意外:“彈劾我什么?”
“說您在大理擅權(quán)專斷,插手他國內(nèi)政,有損天朝威儀。
還有說您與大理國王過往甚密,恐有私相授受之嫌?!?/p>
果然來了。
扳倒高泰明維護了大理段氏正統(tǒng),符合大周利益,但在某些人嘴里,卻能扭曲成擅權(quán)專斷,有損威儀。
至于私相授受更是誅心之論。
“知道了。”
陸丞語氣平靜,“你下去休息吧,這些日子辛苦了?!?/p>
秦川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抱拳退下。
大理的功績,在此刻非但不是護身符,反而可能成為催命符。
皇帝的態(tài)度,朝中的攻訐,皇子的爭斗,江南的困局。
所有問題都交織在一起,等待著他這個剛剛歸來的功臣。
他取出那封沉甸甸的大理國書,輕輕摩挲著火漆。
這封國書既是他使命完成的憑證,也可能成為引爆更多矛盾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