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東流站于原地看向兩人離開的身影,自言自語:“又是一個看不出‘種族’的生靈……李子寒,這樣看來她與李佑的關系著實不淺。
女兒嗎……不對,如果是女兒,那種族應該是‘人’。嗯……還是說人鬼之子的種族,便是無……”
思之不明,儒者無奈只得放棄。最后抬頭看了一眼皇宮高處,隨即轉身離去。
“還是先考慮眼下之局?!?/p>
……
皇城另一邊,洛文疏正隨著藥師行走于鬧市之上,閑看紅塵滾滾。
至于師門任務?說實話,過了這么久,洛文疏已經完全不在意了。
所以現在的他沒有剛出師門時的緊張感,只有順其道心的無治無為。
所以他才能在中州某地偶遇藥師,且因欽佩于對方的博聞多識,并一路跟隨至今。
洛文疏是不缺朋友的。無論正道還是邪道,亦或是那些非正非邪的中立家族,他都有很多朋友。
那些大多都是他出門煉心時所結交,而且這些人大概率都不知道他出身何處。
他也曾與這些人談古論今,坐而論道。但,能真正讓洛文疏覺得受益匪淺的,也唯有藥師一人。
此人的卓越見識、對道與理的理解與領悟,超出常人太多太多,甚至隱隱超脫于他的師尊。
這種錯覺產生的原因,洛文疏也知曉,無非就是“境界”。
因為他的師尊也是大陸頂峰,眼界與境界過高。他的教導里雖然也有淺顯易懂的道理,但終究雜糅著高深的奧義。
但藥師不同,因為藥師的境界與他相當。所以藥師所說的理論他都能懂,而且很快就能運用自如。
可以說此次出山所獲,即便如此也已足夠。
“藥師,你不是說要調查那兩人身死之因,為何要來這里?”
起初在王城之外,兩人曾見到兩具尸體。似是死于劍傷,不過現場并沒有多余的痕跡,也就是說兩人死于一招。
兩位修劍者,死于同一劍招,這樣的發(fā)展讓藥師感到好奇,所以才帶著洛文疏四處奔波。
直到方才。
此時兩人已進入城內,這里一片祥和,自然不可能有殺人線索。
“很簡單,因為那兩人死的太快,快到殺人者沒有留下絲毫跡象,所以我放棄了?!?/p>
“那我們之前……”
“之前我只是想看看有沒有其他的尸體,不過看樣子殺人者并沒有得手?!?/p>
“既然如此,現在該怎么做?”
聽聞洛文疏的問題,藥師突兀一頓,隨即回到:“等?!?/p>
洛文疏也不是什么計較的人,所以當藥師作出決定之后,他便跟隨對方走向鬧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