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門世族向來恪守“君子不食圂腴”之訓(xùn),餐席之上從不見豬肉。
唯幼時隨族中長輩赴莊田踏青,曾見農(nóng)人俯身割取野草,她好奇相詢,對方答是“拿回去喂豬”。
故而,豬是吃野草、野菜的吧。
漱玉聽罷,笑聲愈發(fā)陰冷瘆人。
“姑母這回可猜錯了。豬哪里是吃草的綿羊?它們是雜食的,什么都吃。只要在它們進(jìn)食時出現(xiàn)在眼前、一動不動的東西,甚至包括它們自己的同類……”
“它們連豬肉都吃。”
“姑母不妨猜猜,它們還吃……”
“只需片刻,便能風(fēng)卷殘云般消滅得干干凈凈,自始至終,絕無一人能察覺?!?/p>
慶平侯夫人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xiàn)出一幕幕駭人而血腥的畫面。
漱玉冷眼瞥過伏案干嘔的慶平侯夫人,聲音平靜無絲毫暖意:“姑母,我對二郎,已然留了情面?!?/p>
“至于老太爺……”
“他年事已高,走幾步路便如散架的老柜子般搖搖欲墜,要將他引到農(nóng)莊實在艱難。因此,我只能借大表哥之手,為老太爺引薦了一位號稱“能治百病,延福延壽”的方士。”
“老太爺年輕時,也曾意氣風(fēng)發(fā),頗有建樹?!?/p>
“可人到暮年,日日眼見子孫繞膝,生機(jī)盈目,再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語繚繞耳邊,難免生出一些虛妄之念?!?/p>
“大表哥所薦的方士最終致使老太爺喪命,老夫人與侯爺除了迫不及待地出面為大表哥遮掩此事外,別無他選?!?/p>
“姑母,您心中不也一直對老太爺和老夫人生出怨懟?當(dāng)年他們不由分說便將大表哥帶離您身邊,雖同住一府,您卻只能在每日請安時,偶爾見他一面?!?/p>
“說起來在這件事上,姑母反倒該謝謝我。”
慶平侯夫人吃了一驚又一驚。
“你……”
這一刻,慶平侯夫人不由得開始反思,是不是過去這些年,她對漱玉過于苛責(zé),逼得也太緊了些,才讓漱玉的神智出了些問題?
畢竟,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是斷斷做不出這樣的事來。
兩相對比之下,漱玉對待二郎,何止是寬容,簡直是真真算得上心慈手軟了。
不……
她萬不能這么想,這么想才是被漱玉拐進(jìn)了陰溝里。
“大郎他以為啟兒是他的骨肉,你利用了這點,說動他將方士引薦給老太爺?”
漱玉把脖子一梗,咬死了不松口:“不是以為,是本來就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