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比方,蒲元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是周瑜的“總裝備部長”。
不僅負(fù)責(zé)軍中的武器裝備,民間的農(nóng)具、炊具也會出自蒲元。
“明公放心?!逼言掳莸溃骸靶∪烁文X涂地,累死在這里鍛臺前,也在所不惜!”
“先生可不能累死,得給我打一輩子鐵。”
周瑜嘴里說著玩笑,把蒲元攙扶起來,詼諧的言語惹得眾人大笑。
周瑜面帶笑容,實則此刻心情沉重。
無他,還是太熱了
自從來到此處,汗水就流個不停,頭發(fā)、衣衫已然全部浸透,甚至順著下巴不停往下滴落。
這個問題若是不能解決,鹽業(yè)也好、鍛鐵也罷,恐怕都要停工停產(chǎn)。
想了想之后,周瑜決定再過幾日,就下令讓百姓歇息,以免出現(xiàn)被熱死的情況。
反正鹽也不缺了,近期也不會打仗,緩一緩也無妨
“報!”
魏延快步走進(jìn),拿出一份書信。
“啟稟主公,成都來信?!?/p>
周瑜拆開信件查看,挑了挑眉毛,輕笑道:
“有趣,乃公不缺鹽了,你們都來通商了?”
信件是劉巴寫的,說了下北方、江東、交州三方派來使者,表示要面見周瑜、拜會一二。
同時,也說了三方的來意,簡而言之就是示好。
不過大家都是諸侯,要臉要皮的存在,示好歸示好,但不會低三下四求饒。
通商,無疑是一個很合適的示好手段。
既可以讓雙方友好往來,而且做生意也能互利互惠。
故而不管是曹操、孫權(quán)還是士燮,三方使者口徑一致,除了要面見周瑜之外,都流露出通商的意圖。
“文長?!?/p>
“末將在。”
“準(zhǔn)備一下,動身返回成都。”
“喏!”
是日,周瑜在八百親衛(wèi)的護(hù)送下,踏上返回成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