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便是姒姐兒?”
阮太夫人面容冷肅,眼底卻帶著柔光。
“嗯!太夫人,我是王姒!”
王姒乖乖地回答。
她沒有去看阮太夫人挺得筆直的背脊,沒有去關(guān)注老人家那深深的法令紋,她只感受到了一股老祖母般的溫暖。
果然啊,人不能只看表面。
就像她嫡親的祖母,平日里看著慈眉善目,行事也還算大氣公道。
事實(shí)上呢,她偏心!
她還自私?jīng)霰 ?/p>
上輩子,在流放路上,她的好祖母便一點(diǎn)點(diǎn)展現(xiàn)出了她的真面目。
王姒有隨身廚房,還有精湛的廚藝。
靠著這些,王姒小小年紀(jì),卻隱隱成了王家的靈魂人物。
她靠著一鍋野菜粥,成功吸引了張三郎等官差。
經(jīng)過次的考驗(yàn),王姒成了官差們的廚娘,為他們烹制小灶。
順帶著,王姒自己也能吃得好些,還能省出些許飯食給家人。
這,可是王姒從自己的嘴里,一口一口地省出來的。
然而,以王祖母為首的王家人,卻覺得王姒不夠孝順長輩、友愛手足。
她可是掌勺的,多做些飯,多給長輩、兄嫂們留些,輕而易舉。
王姒無奈地解釋:食材都是張三弄來的,身邊還有官差“打下手”(監(jiān)視),我如何動手腳?
好有道理,更是事實(shí)。
王家人卻還能強(qiáng)行狡辯:那你少吃些??!既然能省出一口,那就能多省出一口!
王姒有些心灰意冷,這些人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覺得,我該舍己為人,餓著自己,喂飽全家?!
那時,王姒這么想,更多是“賭氣”。
對于家人,她不想那么輕易地放棄。
但,慢慢地,隨著順利抵達(dá)邊城,苦難非但沒有結(jié)束,反而是新一輪磨礪的開始。
為了補(bǔ)貼家用,王姒在市集兜售親手做的小食,偶遇了將軍府折家的下人。
機(jī)緣巧合的,王姒憑借一壇紫蘇泡姜,救了折從誡,成為折家的“貴客”。
王姒便請折家?guī)兔?,為王庸、王之禮、王之義父子三人,安排了差使,總算讓他們免于做苦役。
王祖母卻不滿足,要求王姒再給叔叔、堂兄弟們謀求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