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開始編造各種"預言",聲稱古都將遭受前所未有的災難。
"風神之怒,天地震動!"
"古都將成為第二個龐貝!"
"末日已至,速速逃離!"
這些言論雖然荒謬,但在恐慌情緒的推動下,竟然有不少人相信。
一些外地游客開始取消行程,部分市民甚至考慮搬離古都。
"這樣下去,古都的經(jīng)濟和社會秩序都會受到嚴重沖擊,"王建民憂慮地說道。
"我們必須想辦法穩(wěn)定民心。"
與此同時,龍佑APP上也出現(xiàn)了大量相關討論。
"應龍大人,古都出現(xiàn)風神顯靈,您知道嗎?"
"求應龍大人出手,平息風神的怒火!"
"應龍VS風神,誰更厲害?"
"為什么應龍不管古都的事情?是不是能力不夠?"
這些討論中,有支持張浩的,也有質疑的。
質疑的聲音讓張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看來民眾對我的信任也在動搖,"他看著APP上的評論,心情沉重。
"如果不能盡快解決這個問題,我在民眾心中的形象將受到嚴重損害。"
"更重要的是,這種恐慌情緒如果繼續(xù)蔓延,可能會影響整個華夏的穩(wěn)定。"
蕭教授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教授,我們還要繼續(xù)研究嗎?"助手們憂慮地問道。
"外面的抗議聲越來越大,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沖進來。"
"而且網(wǎng)上也有人說我們是罪魁禍首,挖掘地宮才引發(fā)了這些異象。"
蕭教授堅定地搖頭:"我們不能因為迷信就放棄科學研究。"
"這個地宮蘊含著珍貴的歷史信息,對研究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我相信應龍大人一定能查明真相,還我們一個清白。"
但即使是蕭教授,心中也不免有些忐忑。
畢竟,這些異象確實超出了科學的解釋范圍。
就在民心最動搖的時候,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
"快看!快看!"一位市民指著天空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