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桌上的清茶抿了一口,茶水的清香與口中殘留的甜香交織,逐漸消散。
周先生看向宋硯,語氣里帶著幾分探究,“尋常面食多緊實,這般松軟不散的面食,應(yīng)當(dāng)用了特殊法子?”
若能普及開,會大大提高百姓的飲食質(zhì)量。
宋硯撓了撓頭,笑道:“具體的我也不清楚,都是江姑娘一手做的。她做吃食向來有法子,不管是咸的淡的、葷的素的,都能做得別具風(fēng)味?!?/p>
他和小小姐只管吃了,哪有功夫研究怎么做的。
也不對,小小姐跟著江姑娘學(xué)呢,不是光吃。
李先生:“這話不假!方才那烤鴨已是人間至味,面包更甚,江姑娘的手藝,確實出神入化!”
等回到家,他一定要告訴老婆子,帶著兒子閨女一起去桃源居好好吃一頓。
素來只聽聞,還沒真正見識過呢。
宋嘉寧見幾人吃得歡喜,心里比自己吃了還高興。
“江姐姐還做過別的果醬呢,下次請幾位先生嘗嘗!對了,還給幾位先生帶了枇杷膏,可以沖水喝,能治咳嗽。”
她對宋硯招手。
宋硯從包袱里又掏出三罐子枇杷膏,巴掌大的瓷罐,貼著紅紙條,秀麗的簪花小楷寫著枇杷膏三字。
正好一人一罐。
李先生笑瞇瞇地攬過一罐,也不打開嘗,心里已經(jīng)有數(shù)了。
反正是好東西。
剩余兩位先生也接了。
宋嘉寧嘿嘿一笑,“這次只能帶這些東西,下回得了空閑,我請三位先生去桃源居吃燒烤?!?/p>
三位先生:“……”
周先生望了望她半大不大的小身子,蹙眉:“回去抄字。”
讓七歲大的女童請飯吃,他們還沒那么無賴。
宋嘉寧:“……”
不是。
怎么還吃完就不認(rèn)人呢?
不是應(yīng)該對她更溫柔嗎?
嗚嗚嗚。
-
桃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