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1809:總統(tǒng)任期的荒誕執(zhí)政
從拿破侖手里買地時瘋狂壓價,最終以3美分英畝成交。
他還附贈砍價秘籍:“法國人打仗缺錢的樣子,像極了被砍價的菜市場大媽?!?/p>
這場“白菜價”交易看似精明,實則加劇了西進運動中印第安人的土地掠奪。
為對抗英法搞經(jīng)濟封鎖,結果美國走私犯集體出道,黑市威士忌價格飆升。
杰斐遜看著暴跌的Gdp哀嘆:“我寧愿再寫10遍《獨立宣言》,也不想管這幫奸商!”
禁運法案的失敗,暴露了他對經(jīng)濟規(guī)律的認知局限。
給西班牙國王送騾子當國禮,嚇得大使以為在罵他們“倔驢”。
杰斐遜狡辯:“這騾子跑得比國債增長快,象征我國經(jīng)濟潛力!”
這場外交鬧劇與華盛頓的“騾子外交”如出一轍,卻因個人道德污點更顯荒誕。
退休后的硬核養(yǎng)老生活
沉迷用玉米釀威士忌,最高日產(chǎn)11噸,酒窖大到能跑馬車。
他給國會寫信:“稅收不夠?賣我家的酒!”
退休后的釀酒副業(yè),成為他對抗經(jīng)濟困境的荒誕解決方案。
堅信“放血治百病”,把鄰居扎到貧血暈厥。
醫(yī)生吐槽:“他當總統(tǒng)比當庸醫(yī)靠譜一萬倍?!?/p>
這場dIY醫(yī)療事故,暴露了他對科學的盲目崇拜與無知。
想加“把我的假牙傳給副總統(tǒng)”等無厘頭條款,被律師強行刪除。
他遺憾表示:“少了這句,文學性暴跌。”
臨終遺囑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為他黑色幽默的終極注腳。
搞笑背后的歷史真相
杰斐遜的“精分”本質是時代縮影:
他明知奴隸制罪惡,卻在遺囑里只解放情婦的孩子,對其他奴隸“裝瞎”。
這種選擇性解放,暴露了他對道德責任的逃避與特權階級的自私。
荒誕禮物實為打開貿(mào)易的鑰匙,美國對西出口額暴增300%。
騾子外交的經(jīng)濟效益,掩蓋了其背后的殖民主義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