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寫下這句豪言壯語的時候,現(xiàn)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他絕望大喊:“我的詩!”向?qū)Ю湫Γ骸艾F(xiàn)在您和哈利一樣慘——他淹死在詩里,您淹在現(xiàn)實里?!?/p>
向?qū)У倪@句話,讓勞森更加絕望,他沒想到自己的詩還沒寫完,就遭遇了這樣的變故。
最終這首詩成了悲劇經(jīng)典,勞森哀嘆:“早知道該寫喜劇,至少能笑死?!?/p>
這首詩的誕生充滿了戲劇性,勞森也只能無奈地接受這個結(jié)果。
第四節(jié):求婚?不如寫稿交房租!
勞森向妻子伯莎求婚時,掏出的不是戒指,而是一沓稿紙:“嫁給我吧!這些故事能換半年房租!”
勞森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向伯莎求婚,在他看來,這些稿紙就是他的全部。
婚后他常熬夜寫作,伯莎抱怨:“你眼里只有墨水!”
伯莎覺得勞森對寫作的癡迷已經(jīng)超過了對自己的關(guān)心,心里有些不滿。
某次勞森醉醺醺回家,舉著稿費高呼:“看!我買了整條街最貴的香腸!”
勞森以為自己用稿費買了香腸,就能讓伯莎開心。
伯莎指著漏雨的屋頂:“可我們?nèi)钡氖峭咂?/p>
伯莎的話讓勞森瞬間清醒,他意識到自己的生活還是一團糟。
結(jié)局?勞森在《喬·威爾遜》里寫了答案:“婚姻像叢林旱季——渴求雨水,卻總迎來沙塵暴?!?/p>
勞森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自己的婚姻,充滿了無奈和感慨。
第五節(jié):酒館哲學(xué):醉漢的真理時刻
晚年勞森常泡酒館,某次被年輕人追問:“您的小說總寫苦難,澳洲人身份到底是什么?”
年輕人對勞森的作品充滿了好奇,希望能從他口中得到一個答案。
勞森灌了口啤酒:“那群學(xué)者只會吵‘叢林vs城市’?呸!真正的澳洲精神——”
勞森對那些學(xué)者的爭論不屑一顧,他覺得自己有更深刻的見解。
他猛地拍桌,“是穆卡利的狗瘸著腿還跟主人走十英里!是哈利淹死了馬還惦記未婚妻!是老子被退稿20次還敢寫第21篇!”
勞森用這些生動的例子來闡述他心中的澳洲精神,那就是堅韌、忠誠和執(zhí)著。
全場靜默中,他晃晃酒杯補充:“哦,還有——別信‘身份政治’,它比我的油漆技術(shù)更糟蹋紙?!?/p>
勞森覺得身份政治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不如實實在在地生活。
幕后彩蛋
忠犬周邊:因《我的那只狗》太火,澳洲人一度流行給狗取名“塔里”,勞森吐槽:“下次我寫貓,拯救流浪貓過剩問題!”
勞森沒想到自己作品中的狗能引發(fā)這樣的潮流,他以一種幽默的方式來調(diào)侃這種現(xiàn)象。
逆向營銷:出版商拒收《把帽子傳一傳》,勞森當(dāng)街?jǐn)[攤朗讀,路人投幣如雨。他得意:“他們付錢就為告訴我‘寫得真爛’——但錢是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