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沒有文件,沒有金條,只有幾件物品:
一個款式老舊的翻蓋手機,早已停產(chǎn)多年。
一本薄薄的、手寫的通訊錄,紙張泛黃。
還有,一張微微泛黃的照片。
照片上,是年輕時的李建明,與另外幾個同樣年輕的男女的合影。背景似乎是一個實驗室或者圖書館,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朝氣和對未來的憧憬。照片背面,用鋼筆寫著一行小字:
“致新紀元——‘渡鴉’小組,1985年夏?!?/p>
渡鴉小組?!
1985年?!
陸時感到一股寒意瞬間竄遍全身。這個符號,這個名稱,其根源遠比他們想象的更深,更久遠!李建明,竟然是這個神秘小組的成員?
他立刻打開那本通訊錄。里面記錄的人名和電話號碼大多已經(jīng)過時或無法接通,但在通訊錄的最后一頁,用紅筆醒目地圈出了一個名字和一串當前的手機號碼。
那個被圈出的名字是——韓東明。
而在名字旁邊,同樣用紅筆標注著兩個字:
“鑰匙”。
鑰匙!
林媛藏起的鑰匙,指向的是李建明?而李建明這里,又指向了韓東明?這是一條傳遞鏈?
“立刻查這個韓東明!所有信息!”陸時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促。
信息很快反饋回來。韓東明,男,六十三歲,退休前是本省一家大型綜合醫(yī)院的醫(yī)療器械采購部門主管,同時也是省內(nèi)知名的神經(jīng)外科器械應用專家。
神經(jīng)外科器械!
這與林媛指甲縫里的鎳鈦合金碎屑,以及那種需要特殊催化劑的罕見致幻劑所指向的神經(jīng)科學研究領(lǐng)域,完美契合!
橋梁,終于清晰地浮現(xiàn)了。
李建明利用茶社作為平臺,連接著林媛這樣的“目標”與韓東明這樣掌握著特殊資源和知識的“專家”。而他們背后,是一個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名為“渡鴉”的神秘小組。
李建明的死,是“K”在切斷這條線索。但“K”百密一疏,或者說,是李建明臨死前有意無意地,留下了指向韓東明的關(guān)鍵信息。
“立刻部署,找到韓東明!要快!”陸時下令,一股緊迫感扼住了他的喉嚨。李建明已死,韓東明很可能就是下一個目標!或者,他就是“K”本人?
警車呼嘯著沖出“靜觀雅舍”,打破黎明的寂靜。
陸時坐在飛馳的車里,看著手中那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年輕的李建明笑容燦爛,與其他成員勾肩搭背。
“渡鴉小組”……你們當年追求的“新紀元”,究竟是什么?
三十多年的時光背后,又隱藏著怎樣一個用死亡和儀式編織的黑暗計劃?
血色的鑰匙已經(jīng)插入鎖孔,門后露出的,是希望的微光,還是更深的、吞噬一切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