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走幾步,中年婦女追上來說道:“死孩子,走錯了,你爸在西邊甘蔗地靠著的田里。”
楊帆嘿嘿傻笑了兩聲,轉(zhuǎn)了個彎,往西邊走去。
他昨天重生回來,好多事情都忘了。
自己家的田在哪兒,確實想不起來。
楊帆家是標準的農(nóng)村家庭。
一家五口,父親楊金財四十六歲,常年在家種田,偶爾也會養(yǎng)好幾頭大肥豬。
母親李秀英四十五歲,在家操持家務,一有空閑,就會去給楊金財幫忙。
大姐楊小琴二十六歲,已經(jīng)嫁了人,生了一個女兒。
二哥楊遠二十三歲,高中畢業(yè)后去了莞城做模具。
本來他們上面還有兩個老人。
楊帆的爺爺奶奶都在世,身體還算不錯。
不過他們住在村南邊,跟三叔一家生活。平常沒事的時候,不往這邊來。
依著記憶中隱隱約約的路線,楊帆找了好一會兒,總算看到了稻田中間,正在噴灑農(nóng)藥的楊金財。
他大聲喊道:“爸,飯熟了,回家吃飯啦……”
戴著面罩的楊金財,指了指前面一小塊秧苗,示意自己馬上就打完了。
然后又揮了揮手,讓楊帆先回去。
“爸,我不急,等你一起?!?/p>
楊帆索性在不遠處的樹蔭下,一屁股坐了下來。
驕陽似火,他看著眼前生機盎然的稻田,心里卻有一種莫名的舒適感。
作為一個農(nóng)十八代,楊帆的名下是有一畝水田和一畝旱地的。
楊金財現(xiàn)在打農(nóng)藥的田,就是楊帆出生那年,上譜以后,村里分給他的。
因為靠著池塘的原因,這塊田是村里上好的水田,當時盯著的人可不少。
可是楊金財?shù)氖謿獠诲e,抽簽的時候,抽到了。
為這個,楊帆滿月的時候,楊金財特意給村里的人家,每家多發(fā)了兩個紅雞蛋。
楊金財當時還說:“我這兒子,天生就是帶福氣的,以后肯定有出息!”
可惜,這份福氣顯然不是很足。
楊帆雖然認真努力地讀書,上大學。平平安安地長大,上班。
可他的處境,并沒有比其他從農(nóng)村里走出來的孩子,好出多少。
與那些早早就出門打工,學一門手藝的同齡人相比,他不過是晚了幾年當社畜。
他曾經(jīng)算過,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他整整讀了十六年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