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立馬從床上坐了起來:“出什么事了?”
接下來,劉少林簡單地把事情給說了一遍。
今天上午的時候,他家里有個親戚來洪城看病。
他媽打電話讓他去車站接一下。
把那個親戚送到醫(yī)院后,返回的途中,他碰到了一輛出租車。
恰好,這輛出租車他認識。
之所以認識,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車牌好認。
尾號是6969,老司機一眼就能記住。
第二個,這輛車就是八月份他來洪城的時候,打到的那輛出租車。
當時,司機把他扔到了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讓他走了將近兩個小時,腳都磨出泡了。
本來吧,事情都過去了四五個月。
劉少林心里也差不多放下了。
因此,今天雖然碰到了,他也沒有作出什么過激的行為,僅僅是在車上咒了幾句出租車司機的祖宗十八代。
可是說來也巧,前面的路上好像是發(fā)生了車禍,原本正常的四車道一下就變成了雙車道。
然后,理所當然地開始堵車了。
常開車的人都知道,碰到這種情況,只要過去了堵車點,立馬就會暢通無阻。
可你要是堵在里面出不來,那耽誤個二三十分鐘,簡直不要太正常。
所以劉少林就開始見縫插針。
他是修車出身,對車子的性能比較了解,技術也還不錯。
七八分鐘的時間里,陸續(xù)超了十幾輛車。
本來都能看到前面發(fā)生車禍的兩輛車了,只需要再往前開個幾十米,就能回到正常行駛的路段。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和那輛出租車發(fā)生了碰撞。
他是從從右往左變道,對方是從左往右變道,恰好碰到了。
正常情況下,從右往左變道,要比從左往右變道的路權大。
也就是說,是出租車司機的全責。
可是他們變道的地方是實線,原則上都不允許變道。
下車以后,兩人為責任的劃分爭吵了起來。
在洪城長期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這里的出租車司機,是一群道德下線非常低的群體。
該名司機在爭吵的過程中,并沒有認出劉少林是自己幾個月前撇下的客人,但是聽出了對方不是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