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這可如何是好?答應就是虧死,不答應就是死路??!”王二嬸急得團團轉。
“官家這是明搶?。 贝禾m氣得眼圈發(fā)紅。
周硯清面色凝重:“社長,織造局勢大,硬抗絕非良策?;蛟S……可稍作讓步,再徐徐圖之?”
趙小滿卻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絕:“讓步?今日讓五成,明日他便敢要七成!官家的胃口,是填不飽的。這布,絕不能按他們的價賣!”
“可不賣又能賣給誰?織造局發(fā)了話,那些布莊恐怕也不敢再大量收我們的布了!”王二嬸憂心忡忡。
趙小滿踱步到窗前,望著遠處操練的“巾幗?!焙驼R的田壟,腦中飛速運轉。官路不通,商路受阻,必須另辟蹊徑!她的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萬水,投向了北方那片廣袤而苦寒的土地——邊關。
她猛然轉身,語氣斬釘截鐵:“我們不賣給織造局,也不指望那些布莊了!我們賣到邊關去!”
“邊關?”眾人愕然。
“對!邊軍!”趙小滿眼中燃起火焰,“將士們常年戍邊,風沙苦寒,貼身的衣物,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結實!是耐磨!是保暖!我們的‘巾幗青’,顏色或許不入宮綢之眼,但論及牢固耐磨,正是邊軍所需!而且,邊軍采購,看重實用,價格公道,絕不會如織造局這般盤剝!”
這個想法太過大膽,邊軍采購自有體系,豈是那么容易打入的?
趙小滿卻已然有了計較:“周先生,你立刻修書數(shù)封,以農社名義,陳明我‘巾幗青’布匹之特點,尤其強調其色牢耐磨,經(jīng)久耐穿,適于邊軍艱苦環(huán)境。將布樣一并附上,派人火速送往北疆幾處重鎮(zhèn),直接找負責軍需的將官接洽!信中就寫——”
她頓了頓,一字一句,清晰無比地說道:“巾幗農社敬上:將士貼肉衣,要最牢的布!我社‘巾幗青’,愿為邊關將士,織就最耐磨的戰(zhàn)衣!”
宮綢危機,逼出奇招。
拒官辦織造局壓價,轉而瞄準邊軍市場。
趙小滿以“將士貼肉衣,要最牢的布”為切入,精準抓住邊軍需求核心,試圖將危機轉化為開拓新市場的機遇。此舉不僅是為了擺脫盤剝,更是農社戰(zhàn)略眼光的一次飛躍。能否成功叩開邊軍的大門,關乎農社能否真正擺脫地方勢力的鉗制,走向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