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魯哀公說過:“我生在深宮之中,長在婦人之手,從不知什么是憂愁,從不知什么是恐懼?!边@話說得真對啊!這樣的人即使不想陷入危亡,也不可能?。∷怨湃税寻惨菹順芬暈槎舅帲ㄑ绨矠轼c毒),沒有德行而身處富貴叫做不幸。漢朝建立,到孝平帝時,諸侯王數(shù)以百計,大多驕奢淫逸,喪失正道。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沉溺在放縱恣肆的環(huán)境中,所處的權(quán)勢地位造成的啊。普通人尚且被習俗所束縛,何況魯哀公那種人呢!“只有那些才德高尚的人(夫唯大雅),才能卓然獨立,與眾不同(卓爾不群)”,河間獻王劉德差不多就是這樣的了。
唐蒙通西南夷:?
當初,王恢討伐東越(閩越)時,曾派番陽縣令唐蒙去委婉地告知南越朝廷軍事行動。南越人用蜀地出產(chǎn)的枸醬(一種醬料)招待唐蒙,唐蒙詢問這醬料從哪里來的。南越人說:“是從西北方向的牂柯江運來的。牂柯江寬好幾里,流過番禺城下?!碧泼苫氐介L安后,詢問蜀地的商人。商人說:“只有蜀地出產(chǎn)枸醬,很多人偷偷攜帶出去賣給夜郎國。夜郎國緊靠牂柯江,江面寬一百多步,足夠行船。南越常用財物拉攏控制夜郎,勢力向西延伸到桐師(今云南保山一帶),但也無法讓夜郎真正臣服?!碧泼捎谑巧蠒鴦裎涞郏?/p>
“南越王使用天子的車駕儀仗(黃屋左纛),占據(jù)東西萬余里的土地,名義上是朝廷的外臣,實際是南方的霸主?,F(xiàn)在如果從長沙、豫章(江西)出兵討伐,水路大多斷絕,很難通行。我私下聽說夜郎能出動十萬精兵,如果乘船沿牂柯江南下,出其不意,這是制服南越的一條奇計。憑借漢朝的強盛,巴蜀的富饒,打通去夜郎的道路,在那里設置官吏,非常容易?!?/p>
武帝同意了唐蒙的計劃。
于是任命唐蒙為中郎將,率領(lǐng)一千人的使團,攜帶大量糧食輜重及運輸人員一萬多人,從巴蜀兩郡經(jīng)筰關(guān)(今四川漢源一帶)進入夜郎,見到了夜郎侯多同。唐蒙送給多同豐厚的禮物,向他宣揚漢朝的威勢恩德,約定在當?shù)卦O置官吏,并讓多同的兒子擔任縣令。夜郎附近的小國都貪圖漢朝的絲綢布帛(繒帛),又認為通往漢朝的道路艱險,漢朝終究不可能真正統(tǒng)治他們,于是暫且接受了唐蒙的盟約。唐蒙回朝報告,武帝在該地區(qū)設置犍為郡(郡治在今四川宜賓),征調(diào)巴、蜀兩郡的士兵修筑道路,從僰道(今四川宜賓)通向牂柯江。筑路的士兵有幾萬人,很多人因勞累、疾病或惡劣環(huán)境而死(物故),也有人逃亡。官府動用戰(zhàn)時法令(軍興法)誅殺逃亡者的首領(lǐng),巴、蜀兩郡的百姓大為驚恐。武帝聽說后,派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等人,并借機告知巴蜀百姓這不是皇帝的本意;司馬相如完成任務后回朝復命。
這時,邛都(今四川西昌)、筰都(今四川漢源一帶)等地的部落首領(lǐng),聽說南夷(夜郎等)與漢朝通好,得到很多賞賜,大多也想請求做漢朝的內(nèi)臣(內(nèi)臣妾),請求朝廷派官吏管理,待遇參照南夷。武帝詢問司馬相如的意見,相如說:“邛都、筰都、冉駹(今四川茂汶一帶)這些地方靠近蜀郡,道路也比較容易開通。秦朝時曾在那里設置郡縣,到漢朝建立后才廢止。現(xiàn)在如果真能重新開通,在那里設置郡縣,比經(jīng)略南夷(夜郎)更有價值?!蔽涞壅J為有理,于是任命司馬相如為中郎將,持天子的符節(jié)(建節(jié))出使,副使王然于等人乘坐驛車(乘傳),利用巴蜀兩郡的官吏和財物去籠絡西夷各部。邛都、筰都、冉駹、斯榆等地的首領(lǐng)都請求歸順做漢朝的內(nèi)臣。于是漢朝拆除了與這些地區(qū)原有的邊關(guān);新的邊關(guān)向外拓展(關(guān)益斥),西邊到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礱江),南邊以牂柯江為界(為徼);開通了零關(guān)道(今四川蘆山一帶),在孫水(安寧河)上架橋直達邛都;在那里設置了一個都尉和十多個縣,隸屬于蜀郡。武帝非常高興。
下詔征調(diào)士兵一萬人,修筑雁門關(guān)的險要關(guān)塞。
秋季七月:刮起大風,樹木被連根拔起。
陳皇后巫蠱案:?
女巫楚服等人教導陳皇后(阿嬌)進行祭祀和施行詛咒(祠祭厭勝),玩弄以邪術(shù)迷惑皇帝的婦人之道(媚道);事情敗露,武帝派御史張湯徹底查辦。張湯深挖其黨羽,受牽連被處死的有三百多人,楚服被斬首后懸首示眾(梟首于市)。乙巳日,武帝下詔收回陳皇后的皇后冊書(賜皇后冊,此處意為下達廢后詔書),收繳她的皇后印璽(收其璽綬),罷黜皇后之位,退居長門宮。竇太主(武帝姑母兼岳母,館陶公主)感到羞愧恐懼,向武帝叩頭謝罪(稽顙)。武帝說:“皇后的行為違背了國家大義(不軌于大義),不得不廢黜。姑母您應當遵循正道自我寬慰,不要聽信虛妄之言而產(chǎn)生疑慮恐懼?;屎箅m然被廢,日常供奉仍按法度進行,長門宮與皇后宮(上宮)的待遇沒有區(qū)別。”
董偃事件:?
當初,武帝曾在竇太主家設宴,太主讓她寵愛的賣珠寶的董偃拜見武帝,武帝賞賜他衣帽,尊重他而不直呼其名,稱他為“主人翁”,讓他陪侍飲酒;從此董偃得到顯貴寵幸,天下無人不知。他常跟隨武帝在北宮游玩,在平樂觀參加斗雞、踢球(鞠)的聚會,賽狗、賽馬,武帝非常喜歡和他玩樂。
武帝為了竇太主在宣室殿(未央宮正殿,處理大典政事之所)設宴,派謁者引導董偃入殿。這時,中郎東方朔手持戟(陛戟)守衛(wèi)在殿下,他放下戟上前阻攔道:“董偃有三條該殺的大罪,怎么能進來呢!”武帝問:“哪三條?”東方朔說:“董偃以臣民身份私下侍奉公主,這是第一樁罪。敗壞男女風化,擾亂婚姻禮法,損害國家制度(王制),這是第二樁罪。陛下年富力強(富于春秋),正應專心鉆研《六經(jīng)》,董偃不但不遵循經(jīng)典勸勉學習,反而推崇奢侈華麗的生活(靡麗為右),追求窮奢極欲(奢侈為務),沉溺于犬馬聲色之樂,放縱耳目的欲望,這是國家的大賊,君主的大害(人主之大蜮),這是第三樁罪?!蔽涞鄢聊徽Z,過了很久才說:“我已經(jīng)設下酒宴,以后改正就是了?!睎|方朔說:“不行!宣室殿是先帝處理國家正事的地方,不符合法度的事情不得入內(nèi)。所以淫亂的苗頭,發(fā)展下去就會導致篡逆。因此豎貂淫亂而引發(fā)易牙作亂(齊桓公寵臣),慶父死了魯國才得以保全(魯國內(nèi)亂)?!蔽涞壅f:“講得好!”于是下詔停止在宣室設宴,改在北宮擺酒,讓董偃從東司馬門(非正門)進入;并賞賜東方朔黃金三十斤。董偃的寵幸從此日漸衰退。此后,公主、貴人們多有逾越禮法的行為。
武帝任命張湯為太中大夫,與趙禹共同制定各項法律條令(諸律令),力求條文嚴峻苛刻(務在深文)。他們制定“見知法”(官吏見知他人犯法而不舉報,與犯法者同罪),使官吏互相監(jiān)視舉報(吏傳相監(jiān)司)。法律日益嚴酷就從這時開始。
八月:發(fā)生蝗災(螟)。
這一年:朝廷征召官吏和百姓中通曉當代政務、熟悉先圣治國方法的人(明當世之務、習先圣之術(shù)者),由沿途各縣依次供給飲食(縣次續(xù)食),讓他們隨同“上計吏”(向朝廷報告地方政績的官吏)一同進京(令與計諧)。
公孫弘對策:?
菑川(今山東壽光)人公孫弘在策問中答道:
“臣聽說上古堯、舜時代,不看重爵位賞賜而百姓自然向善,不加重刑罰而百姓不犯法,是因為君主以身作則(躬率以正),取信于民(遇民信也)。到了末世,雖然看重爵位厚加賞賜百姓卻不被勉勵(不勸),加重刑罰奸邪卻不止息,是因為君主自身不正,失信于民(遇民不信也)。豐厚的賞賜和嚴厲的刑罰,不足以勉勵善行禁止惡行,關(guān)鍵在于有令必行(必信而已矣)。所以依據(jù)才能任用官員,就能職責分明;清除無用的空談(去無用之言),就能抓住事情的實質(zhì);不制作無用的器物,就能減少賦稅;不耽誤農(nóng)時(不奪民時),不耗費民力,百姓就能富裕;有德行的人得到提拔,無德行的人被罷黜,朝廷就能尊貴;有功的人升職,無功的人降職,群臣就能懂得進退之理(逡,意為退讓);懲罰與罪行相當,奸邪就會止息;獎賞與賢能相稱,臣下就會受到勉勵。這八條,是治國的根本(治之本也)。對于百姓來說:讓他們有產(chǎn)業(yè)就不會爭斗(業(yè)之則不爭),公正處理糾紛就不會怨恨(理得則不怨),遵守禮義就不會兇暴(有禮則不暴),愛護他們就會親近君主(愛之則親上),這是治理天下的當務之急。禮義,是百姓愿意遵循的;再配合賞罰得當,百姓就不會觸犯禁令了。
“臣聽說:氣場相合便會呼應(氣同則從),頻率相同就會有共鳴(聲比則應)。如今君主在上推行和諧仁德(和德于上),百姓在下和睦相處(和合于下),所以內(nèi)心和諧則氣息和諧,氣息和諧則形體和諧,形體和諧則聲音和諧,聲音和諧則天地間的和諧之氣便會應和。因此陰陽調(diào)和,風雨適時,甘露降下,五谷豐登(登),六畜興旺(蕃),祥瑞的禾穗出現(xiàn)(嘉禾興),紅色的瑞草生長(朱草生),山不禿(童),澤不干(涸),這就是和諧的極致了(和之至也)?!?/p>
當時參加對策的有一百多人,太常(掌管禮儀祭祀)將公孫弘的答卷評定為下等。對策呈送武帝后,武帝卻將公孫弘的對策提拔為第一,任命他為博士,在金馬門待詔(等候皇帝召見)。
齊地人轅固,九十多歲了,也以賢良身份被征召。公孫弘斜著眼睛(仄目)恭敬地侍奉轅固。轅固對他說:“公孫先生,一定要用正統(tǒng)的學問來立論(務正學以言),不要曲解學問來迎合世俗(無曲學以阿世)。”一些儒生很嫉妒詆毀轅固,轅固便以年老為由被免職回鄉(xiāng)了。
公孫弘的得寵:?
這時,巴、蜀等四郡正開山修筑通往西南夷的道路,千余里的道路上,戍守和運送糧餉的士兵絡繹不絕(戍轉(zhuǎn)相餉)。幾年過去了,道路仍未修通,士兵疲憊饑餓、因瘴氣濕熱而死(離暑濕死者)的很多;西南夷又多次反叛,朝廷發(fā)兵鎮(zhèn)壓,耗費巨萬卻不見成效。武帝很憂慮,下詔派公孫弘去視察。公孫弘回朝報告,極力貶低開通西南夷毫無用處(盛毀西南夷無所用),武帝沒有采納。公孫弘每次在朝廷會議上議事,總是陳述幾種可能的方案(開陳其端),讓皇帝自己選擇,不肯在朝廷上當面反駁和激烈爭辯(面折廷爭)。于是武帝觀察到他行為謹慎忠厚,善于辯說(辯論有馀),熟悉法律條文和政務(習文法吏事),能用儒家學說來修飾自己的主張(緣飾以儒術(shù)),非常喜歡他,一年之內(nèi)就將他提升為左內(nèi)史(京畿地區(qū)長官之一)。
公孫弘奏事時,遇到皇帝不同意的事情,他不在朝廷上爭辯。經(jīng)常和汲黯私下請求召見(請間),汲黯先提出問題,公孫弘隨后加以闡釋補充(推其后),皇帝常常很高興,他們的建議都被采納,公孫弘因此日益受寵信顯貴。他曾與其他公卿大臣事先約定好某個建議(約議),但到了皇帝面前,卻完全背棄(倍)之前的約定而迎合皇帝的旨意。汲黯在朝廷上質(zhì)問公孫弘:“齊地人多半狡詐而不誠實(多詐而無情實)。當初和我們一起提出這個建議,現(xiàn)在全都反悔了,這是不忠!”武帝問公孫弘。公孫弘謝罪說:“了解我的人認為我忠誠;不了解我的人認為我不忠?!蔽涞壅J為公孫弘說得對。武帝身邊的寵臣常常詆毀公孫弘,武帝卻越發(fā)厚待他。
漢武帝元光六年(壬子年,公元前129年)?
冬季:開始向商人征收車船稅(初算商車)。
鄭當時建議開漕渠:?
大司農(nóng)鄭當時建議:“開鑿一條連通渭水的運河(穿渭為渠),向東通到黃河,這樣運輸關(guān)東的糧食路程短而便捷(漕關(guān)東粟徑易),又可以灌溉運河兩岸一萬多頃民田。”第二年春天,武帝下詔征調(diào)幾萬名士兵開鑿水渠,按鄭當時的方案進行;三年后修通,人們都感到便利(人以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