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白話文講資治通鑒 > 第77章 【魏紀九】(第2頁)

            第77章 【魏紀九】(第2頁)

            六月:孫綝派鎮(zhèn)南將軍朱異從虎林(今安徽貴池西)率兵襲擊孫壹。朱異到達武昌,孫壹率領(lǐng)部屬前來投奔魏國。

            乙巳日:魏帝下詔任命孫壹為車騎將軍、交州牧,封吳侯,可以開府征召僚屬,儀仗等同三公,賜給袞冕禮服和赤色鞋子,所有賞賜極為豐厚。

            司馬昭侍奉魏帝和郭太后:討伐諸葛誕。

            吳綱到達吳國:吳國人大喜,派將軍全懌、全端、唐咨、王祚率領(lǐng)三萬人,與文欽一同救援諸葛誕;任命諸葛誕為左都護、假節(jié)、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封壽春侯。全懌是全琮的兒子;全端是全琮的侄子。

            六月,甲子日:魏帝車駕駐扎在項縣(今河南沈丘)。司馬昭統(tǒng)領(lǐng)諸軍二十六萬進駐丘頭(今河南沈丘東南),任命鎮(zhèn)南將軍王基代理鎮(zhèn)東將軍、都督揚豫諸軍事,與安東將軍陳騫等包圍壽春。王基剛到,包圍圈尚未合攏,文欽、全懌等人從城東北憑借山勢險要,得以率領(lǐng)部眾沖入城中。司馬昭命令王基收攏部隊堅守營壘。王基多次請求進攻討伐,恰逢吳將朱異率三萬人進駐安豐(今安徽霍邱西南),作為文欽的外援,朝廷詔令王基率領(lǐng)諸軍轉(zhuǎn)移占據(jù)北山(壽春北)。王基對諸將說:“如今包圍的營壘正逐漸堅固,兵馬正匯集,只應(yīng)精心修筑守備,等待敵人突圍逃跑,現(xiàn)在反而移兵去守險要,使敵人得以自由行動,即使有智謀的人,也無法妥善處理后續(xù)了!”于是堅持己見,上疏說:“如今與敵軍對陣,應(yīng)當(dāng)像山一樣巋然不動。如果遷移依憑險要,軍心就會動搖,對形勢損害極大。各軍都據(jù)守深溝高壘,軍心穩(wěn)定,不可動搖,這是統(tǒng)兵的關(guān)鍵?!弊嗍璩噬虾?,得到批準。于是王基等人四面合圍,里外兩層,壕溝營壘十分堅固。文欽等人多次出城沖擊包圍圈,都被擊退。司馬昭又派奮武將軍監(jiān)青州諸軍事石苞,督率兗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質(zhì)等挑選精銳士卒組成機動部隊,以防備外圍敵寇。州泰在陽淵(今地不詳,應(yīng)在安豐附近)擊敗朱異,朱異敗走,州泰追擊,殺傷二千人。

            秋季,七月:吳國大將軍孫綝大規(guī)模發(fā)兵出屯鑊里(今安徽巢湖西北),又派朱異率將軍丁奉、黎斐等五人前往解壽春之圍。朱異把輜重留在都陸(今安徽壽縣南),進駐黎漿(今安徽壽縣南)。石苞、州泰又擊敗了他。太山太守胡烈率奇兵五千襲擊都陸,將朱異的物資糧草全部焚毀。朱異率領(lǐng)殘兵,吃葛葉充饑,逃回孫綝處。孫綝命朱異拼死再戰(zhàn),朱異以士兵缺糧為由,不服從命令。孫綝大怒。

            九月,己巳日:孫綝在鑊里斬殺了朱異。

            辛未日:孫綝率軍返回建業(yè)。孫綝未能救出諸葛誕,反而損失軍隊,又殺掉了自己的名將,因此吳國人無不怨恨他。司馬昭說:“朱異沒能到達壽春,不是他的罪過,吳人殺他,是想向壽春守軍謝罪(表示盡力了),同時堅定諸葛誕守城的決心,讓他還指望救兵?,F(xiàn)在應(yīng)當(dāng)加固包圍,防備他們突圍,并用多種方法迷惑他們?!庇谑鞘┬蟹撮g計,散布謠言說:“吳國救兵快到了,魏國大軍缺糧,已分派老弱殘兵到淮北取糧,看樣子難以持久?!敝T葛誕等人聽說后更加放寬限制,隨意吃喝。不久城中糧食匱乏,外援仍未到。將軍蔣班、焦彝,都是諸葛誕的心腹謀主,對諸葛誕說:“朱異等率大軍來卻不能前進,孫綝殺了朱異返回江東,對外名義是發(fā)兵救援,實際是坐觀成敗?,F(xiàn)在應(yīng)趁軍心尚穩(wěn),士兵還愿效力,集中力量決一死戰(zhàn),攻擊他們的一面,即使不能全勝,仍可能保全一部分力量;坐等困守而死,毫無意義?!蔽臍J說:“您如今率領(lǐng)十余萬之眾歸順吳國,我和全端等人都與您同處死地,我們的父兄子弟都在江南,就算孫綝不想來救,主上(孫亮)和我們的親屬難道會聽之任之嗎?況且中原年年有事,軍民疲憊,現(xiàn)在他們圍困我們一年,內(nèi)部必將發(fā)生變故,為何要舍棄此地,想冒險僥幸取勝呢!”蔣班、焦彝堅持勸諸葛誕出戰(zhàn),文欽大怒。諸葛誕想殺蔣班、焦彝,二人恐懼。

            十一月:蔣班、焦彝翻越城墻投降魏軍。全懌的侄子全輝、全儀在建業(yè),因家庭糾紛,帶著母親和部曲數(shù)十家前來投奔魏國。當(dāng)時全懌與其兄之子全靖以及全端的弟弟全翩、全緝都在壽春城中。司馬昭采用黃門侍郎鐘會的計策,秘密以全輝、全儀的名義寫信,派他們的親信送入城中告訴全懌等人,說:“吳國朝廷惱怒全懌等人不能解壽春之圍,要殺盡諸將的家屬,所以我們逃出來歸順魏國?!?/p>

            十二月:全懌等人率領(lǐng)部下數(shù)千人開城門出降。城中震驚恐懼,不知所措。魏帝下詔任命全懌為平東將軍,封臨湘侯;全端等人也各有封賞。

            蜀漢姜維聽說魏國分出關(guān)中兵力:開赴淮南,想乘虛進攻秦川(關(guān)中),率領(lǐng)數(shù)萬人兵出駱谷(今陜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陜西周至西南)。當(dāng)時長城(指曹魏在關(guān)中修建的防御工事)儲存的糧食很多,但守兵很少。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進兵占據(jù)長城,抵御姜維。姜維在芒水(今陜西周至黑河)扎營,多次挑戰(zhàn),司馬望、鄧艾堅守不出。

            這時:姜維屢次出兵,蜀人愁苦不堪。中散大夫譙周寫了《仇國論》來諷諫他,大意是:“有人問古代能以弱勝強的,其方法如何?答:我聽說,處于強大無憂地位者常常懈怠,處于弱小憂患地位者常思善政;懈怠多則生禍亂,思善政則得治理,這是常理。所以周文王(姬昌)養(yǎng)育百姓,以少取多(最終滅商);勾踐體恤民眾,以弱滅強(吳國),這就是他們的方法。有人問:從前項羽強劉邦弱,互相爭戰(zhàn),項羽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各自收兵養(yǎng)民,張良認為民心已定,就難以撼動,于是率兵追擊項羽,最終滅了項氏。難道一定要效法周文王嗎?答:在商、周之際,王侯世代尊貴,君臣關(guān)系穩(wěn)固,百姓習(xí)慣依附;根基深者難拔除,基礎(chǔ)固者難遷移。那個時候,即使?jié)h高祖又怎能仗劍策馬奪取天下呢?等到秦朝廢除諸侯設(shè)置郡守之后,百姓被秦的勞役折磨得筋疲力盡,天下土崩瓦解,有的地方一年就換君主,有的地方一月就換長官,人們像鳥獸一樣驚惶失措,無所適從。于是豪強并起爭奪,像虎狼一樣瓜分天下,動作快的獲得多,落后的被吞并。如今魏、蜀兩國都是傳國易代了,已非秦末天下鼎沸之時,實有戰(zhàn)國六國并立的態(tài)勢,所以可以學(xué)周文王(徐圖進?。?,難以效仿漢高祖(急于爭天下)。百姓疲勞,則騷擾的征兆就會出現(xiàn);在上者懈怠,在下者殘暴,則瓦解的形勢就會形成。諺語說:‘與其僥幸射箭多次失誤,不如看準了再發(fā)一箭。’因此明智者不為小利而移開目光,不因似是而非而改變步伐,時機成熟再行動,條件具備再舉事,所以商湯、周武的軍隊不需再次作戰(zhàn)就能取勝,實在是重視百姓勞苦、審時度勢的結(jié)果。如果窮兵黷武,土崩瓦解的形勢一旦形成,不幸遇到災(zāi)難,即使有智謀的人,也將無法挽回了?!?/p>

            魏高貴鄉(xiāng)公甘露三年(戊寅年,公元258年)

            春季,正月:文欽對諸葛誕說:“蔣班、焦彝認為我們不能突圍而逃,全端、全懌又率眾投降,這是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可以出戰(zhàn)了?!敝T葛誕和唐咨等人都認為對,于是大規(guī)模準備攻城器具,連續(xù)五六晝夜進攻南面的包圍圈,企圖突圍而出。包圍圈上的魏軍居高臨下發(fā)射石車火箭,迎頭燒毀了他們的攻城器具,箭石如雨點般落下,死傷遍地,血流滿壕溝,諸葛誕等人只得退回城中。城內(nèi)糧食逐漸耗盡,出城投降的有數(shù)萬人。文欽想把北方人(魏國降兵及北方籍將士)都放出城去,節(jié)省糧食,只與吳國人堅守,諸葛誕不同意,兩人因此爭執(zhí)怨恨。文欽一向與諸葛誕有矛盾,只是因為計謀一致才暫時合作,事態(tài)緊急就更加互相猜疑。文欽去見諸葛誕商議事情,諸葛誕就殺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領(lǐng)兵駐守小城中,聽說父親被殺,率兵趕去;但部下不聽指揮,二人只得單身越城而出,向司馬昭投降。軍吏請求殺了他們,司馬昭說:“文欽罪不容誅,他的兒子本來也該殺;但文鴦、文虎在走投無路時歸順,而且壽春城尚未攻破,殺了他們會堅定守城者的決心?!庇谑巧饷饬宋镍?、文虎,讓他們率領(lǐng)數(shù)百名騎兵繞城巡行,呼喊:“文欽的兒子尚且不被殺,其他人還怕什么!”又上表任命文鴦、文虎為將軍,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城內(nèi)守軍都很高興,斗志更加松懈,而饑餓日益嚴重。司馬昭親自到包圍圈巡視,見城上持弓的人不射箭,說:“可以攻城了!”于是下令四面進軍,同時鼓噪登城。

            二月,乙酉日:攻克壽春。諸葛誕窘迫危急,單人匹馬率領(lǐng)部下想從小城突圍,司馬胡奮的部下將他斬殺,并誅滅其三族。諸葛誕的部下數(shù)百人,都拱手排成隊列,拒不投降,每殺一人,就招降其余的人,但直到最后,也無一人投降。吳將于詮說:“大丈夫接受君主的命令,帶兵來救人,既不能取勝,又被敵人俘虜,我不這樣做?!庇谑敲撓骂^盔沖入敵陣戰(zhàn)死。唐咨、王祚等人都投降了。吳兵一萬多人,兵器鎧甲堆積如山。

            司馬昭起初包圍壽春時:王基、石苞等人都想立即強攻,司馬昭認為“壽春城池堅固守軍眾多,強攻必然損失慘重;如果再有外敵來援,就會內(nèi)外受敵,這是危險的做法。如今三個叛賊(諸葛誕、文欽、唐咨)聚集在孤城之中,或許是上天要讓他們一同滅亡,我應(yīng)當(dāng)用萬全之策來困住他們。只需堅守三面(留一面誘敵或待變),如果吳賊從陸路來援,軍糧必然不多;我以游擊輕騎切斷他們的運輸線,可不戰(zhàn)而破。吳賊一破,文欽等必成甕中之鱉!”于是命令諸軍按兵堅守,最終未費強攻之力就攻破了城池。事后議論者又認為“淮南人仍懷叛逆之心,吳兵的家眷都在江南,不可放走,應(yīng)全部坑殺?!彼抉R昭說:“古代用兵,以保全敵國為上策,只殺其元兇而已。吳兵即使得以逃回,正可以顯示中原的寬宏大量。”結(jié)果一個沒殺,將他們分散安置在靠近京城的三河地區(qū)(河?xùn)|、河內(nèi)、河南三郡)居住。任命唐咨為安遠將軍,其余副將,都授予臨時官職名號,眾人都心悅誠服。那些被諸葛誕脅迫的淮南將士官吏百姓,一律赦免。允許文鴦兄弟收殮父親文欽的尸首,并撥給車牛,送歸舊墓安葬。

            司馬昭寫信給王基說:“當(dāng)初議論紛紛,要求轉(zhuǎn)移陣地的人很多,當(dāng)時我未親臨前線,也認為應(yīng)該如此。將軍您深謀遠慮,獨自堅持己見,對上違背詔命(指拒不移營),對下拒絕眾議,最終制服敵人擒獲賊首,即使是古人所稱道的名將,也不能超過您。”司馬昭想派諸軍輕裝深入?yún)蔷?,招降唐咨等人的子弟,趁勢造成滅吳的聲勢。王基勸諫說:“從前諸葛恪乘東關(guān)之勝,動用全國兵力圍攻新城(合肥),城未攻下,而兵士死亡過半。姜維因洮西之利,輕兵深入,糧餉不繼,軍隊覆沒于上邽。大勝之后,上下輕敵,輕敵則考慮危難就不深。如今吳賊剛在外戰(zhàn)敗,內(nèi)部又生變亂(指孫綝專權(quán)),這正是他們加強防備、周密考慮的時候。況且我軍出征已逾一年,人人有思歸之念,如今俘敵十萬,罪魁伏誅,自歷代征伐以來,還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保全軍隊、大獲全勝的。武皇帝(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自認為所獲已多,不再窮追,就是怕挫傷軍威?!彼抉R昭于是作罷,任命王基為征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晉封東武侯。

            習(xí)鑿齒評論說:君子認為司馬大將軍在此役中,可稱得上是能以德政戰(zhàn)勝敵人了。建功立業(yè)途徑不同,各有崇尚而不能兼并。所以窮兵黷武的梟雄,因不仁而滅亡;心存道義的國家,因懦弱退讓而喪失。如今一次征伐就擒獲三個叛賊(諸葛誕、文欽、唐咨),俘獲大批吳兵,席卷淮河沿岸,俘斬十萬,可稱得上壯烈了。但還來不及安坐,就獎賞王基的功勞;施恩惠于吳人,安撫異國降眾;優(yōu)待文鴦安葬文欽,忘卻舊日仇隙;不追究諸葛誕部眾的罪責(zé),讓淮南人心懷慚愧。功勛卓著而人民樂于其成功,事業(yè)廣闊而敵人感念其恩德。武功既已顯赫,文德又很融洽,推行這種治國之道,天下誰能抵擋呢!

            司馬昭攻克壽春:鐘會出謀劃策最多;司馬昭對他日益親近器重,委以心腹重任,當(dāng)時人將他比作張良(字子房)。

            蜀漢姜維聽說諸葛誕已死:退軍返回成都,蜀漢后主劉禪再次任命他為大將軍。

            夏季,五月:魏帝下詔任命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八郡(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河?xùn)|、平陽),加九錫之禮(九種帝王賜給功臣的最高禮器)。司馬昭前后九次推讓,才停止(未接受)。

            秋季,七月:吳主孫亮封原齊王孫奮為章安侯。

            八月:魏國任命驃騎將軍王昶為司空。

            魏帝下詔:任命關(guān)內(nèi)侯王祥為三老(皇帝以父兄之禮事之的元老),鄭小同為五更(皇帝以兄禮事之的元老)。魏帝率領(lǐng)群臣親臨太學(xué),舉行“養(yǎng)老乞言”的禮儀(向三老五更乞求善言)。鄭小同是鄭玄的孫子。

            吳國孫綝因吳主孫亮親理政事:多次質(zhì)問自己,非常恐懼。從鑊里返回后,就稱病不上朝,派弟弟威遠將軍孫據(jù)進入蒼龍門擔(dān)任宿衛(wèi),武衛(wèi)將軍孫恩、偏將軍孫干、長水校尉孫闿分別屯駐各營,想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吳主厭惡他,于是追究朱公主(孫魯育)被害一事(朱公主被孫綝所殺),全公主(孫魯班)恐懼,說:“我實在不知情,都是朱據(jù)的兩個兒子朱熊、朱損告發(fā)的?!碑?dāng)時朱熊任虎林督,朱損任外部督,吳主將他們都殺了。朱損的妻子是孫峻的妹妹。孫綝勸諫,吳主不聽,孫綝更加恐懼。

            吳主暗中與全公主及將軍劉丞:謀劃誅殺孫綝。全皇后的父親全尚任太常、衛(wèi)將軍,吳主對全尚的兒子黃門侍郎全紀說:“孫綝專權(quán)跋扈,輕視朕。朕之前命令他火速進軍上岸(指救援諸葛誕),為唐咨等人作后援,他卻滯留湖中不上岸一步;又歸罪于朱異,擅殺功臣,不先上表奏聞;在橋南修建府第,不再朝見。這已是恣意妄為,無所畏懼,朕不能長久忍耐,現(xiàn)在計劃除掉他。你父親擔(dān)任中軍都督,讓他秘密整頓兵馬,朕將親自出宮到橋邊,率領(lǐng)宿衛(wèi)虎騎、左右無難營(宮廷禁衛(wèi)部隊)一舉包圍他,再宣讀詔書命令孫綝統(tǒng)領(lǐng)的部隊都解散,不得抵抗。如此,必能成功。你去傳詔給你父親,千萬別讓你母親知道!女人不懂大事,而且她是孫綝的堂姐,萬一泄露,誤朕非??!”全紀接受詔命告訴全尚。全尚缺乏遠慮,把此事告訴了全紀的母親,全紀的母親派人秘密告訴了孫綝。

            九月,戊午日:孫綝連夜派兵襲擊全尚,捉住了他,又派弟弟孫恩在蒼龍門外殺了劉承。等到天亮,就包圍了皇宮。吳主大怒,騎上馬帶好弓箭準備沖出去,說:“我是大皇帝(孫權(quán))的嫡子,在位已五年,誰敢不服從!”侍中近臣及乳母等人一起拉扯攔阻,吳主未能出宮,悲憤嘆息,不肯進食,罵全皇后說:“你父親糊涂,壞了我的大事!”又派人叫全紀,全紀說:“臣父奉詔不謹慎,辜負了皇上,無顏再見陛下?!庇谑亲詺ⅰO綝派光祿勛孟宗到太廟祭告,廢黜吳主孫亮為會稽王。召集群臣商議說:“少帝(孫亮)荒淫昏亂,不能居帝王之位,承繼宗廟,我已祭告先帝廢黜了他。諸君如有不同意見,請?zhí)岢霎愖h?!比撼级颊痼@恐懼,說:“唯將軍之命是從!”孫綝派中書郎李崇奪取吳主的璽綬,將吳主的罪狀布告四方。尚書桓彝不肯在布告上署名,孫綝大怒,殺了他。典國(官名)施正勸孫綝迎立瑯邪王孫休(孫權(quán)第六子),孫綝聽從了。

            已完結(jié)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