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回到下榻之處,屏退左右后,呂釋之臉上的沉痛與關(guān)切便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思的神色。他召來先期抵達(dá)的孔聚(政治75,智力78),詳細(xì)詢問這些時(shí)日探查到的情況。
“依你之見,李凌之傷,是真是假?可有偽裝可能?”呂釋之直接問道。
孔聚躬身答道:“回侯爺,下官連日觀察,并與醫(yī)官淳于意多次交談,探問藥方病情。李凌傷勢之重,脈象之危,絕非偽裝可致。其昏迷月余,油盡燈枯之象,乃多名醫(yī)者共同診斷。今日侯爺親眼所見,其氣若游絲,形銷骨立,亦是明證。下官以為,其短期內(nèi)絕無理事之可能,恐……即便保住性命,亦難復(fù)昔日之勇?!?/p>
呂釋之微微頷首,手指輕輕敲擊桌面:“周勃此人如何?”
孔聚道:“周太尉治軍嚴(yán)謹(jǐn),布防有度,深得軍心。面對匈奴,寸土不讓,確是一員良將。然其……似乎對李凌極為維護(hù),行轅內(nèi)外戒備森嚴(yán),等閑難以靠近。下官感覺,北地軍務(wù),幾由其一人決斷?!?/p>
“擁兵自重?”呂釋之眼中閃過一絲冷光,隨即又搖頭,“未必。或許只是武將的義氣。但……不得不防。”他沉吟片刻,“糧草物資,是關(guān)鍵。陛下雖允諾供給,但敖倉之糧,關(guān)系全局,豈能盡數(shù)填于此無底洞?需得有個(gè)章程……”
一個(gè)“拖”字訣,以及如何利用糧草供給來subtly制約周勃,平衡北地勢力,已然在呂釋之心頭醞釀。他需要向滎陽傳遞的信息很明確:李凌已廢,北地暫安,周勃可用但需制衡,朝廷資源投入需有度。
就在呂釋之與孔聚密議之時(shí),郡守府行轅內(nèi),原本“昏睡”的李凌,在那隊(duì)人馬離開后許久,眼睫卻微微顫動了一下。一直緊握著他手的劉玥立刻察覺,俯身輕喚:“王爺?”
李凌沒有睜眼,但眉頭幾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喉嚨里發(fā)出一聲極其微弱、幾乎聽不見的哼聲。劉玥心中一動,這反應(yīng),比平日呂釋之到來前,似乎……敏銳了那么一絲?難道夫君在昏迷中,也能感知到外界那不善的窺探目光?
【系統(tǒng)提示:外界強(qiáng)烈政治性窺探壓力源…宿主潛意識防御機(jī)制產(chǎn)生微弱應(yīng)激反應(yīng)…意識活躍度臨時(shí)提升…生命體征無變化…信仰值:5。6(穩(wěn)定)…】
這變化微乎其微,卻讓劉玥心中涌起一股復(fù)雜的情緒,既有擔(dān)憂,又有一種莫名的安心。她的夫君,即便在如此境地,似乎也并非全然無知無覺。
而同樣在府內(nèi)別室休養(yǎng)的高順(瀕死),其平穩(wěn)的脈搏,在這一日,也莫名地…更加有力了一分。仿佛冥冥中,主將的命運(yùn),依舊牽引著他的一切。
狄道的天空,陰云并未散去。呂釋之的到來,如同在看似平靜的湖面下投入了一顆石子,漣漪雖小,卻預(yù)示著更深層的暗流開始涌動。而臥于病榻之上的龍,其微弱的生機(jī),正在這復(fù)雜的漩渦中,艱難地凝聚著下一絲光芒。
【史料記載】
*家族史·始祖本紀(jì)(第一卷):“漢王五年八月中,建成侯呂釋之奉王命至狄道。周勃迎之。呂侯即赴行轅探視,見祖凌公(20歲)昏迷孱弱狀,信其傷重難起。暗與孔聚合,議周勃權(quán)柄及糧草制衡之策。公于昏眠中,竟生微敏反應(yīng)。”
*官方史·漢書·高帝紀(jì):“四年秋,使建成侯釋之巡隴西,撫將士,視凌疾?!?/p>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卷一):“帝微時(shí),履凡歷劫。漢廷遣呂侯至,窺探圣體。帝于圣眠中感其意,靈覺微動。紫霄圣心,明察秋毫?!?/p>
*野史·楚漢秘聞·呂侯探病心生計(jì):“聞呂釋之至狄道,親探李凌,見其果重傷難理,遂與心腹議,欲以糧草制周勃,平衡邊勢?!?/p>
(第一百三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