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這大宋的官員,從上到下,太他娘的慫了!
一窩的慫貨!滿朝的軟骨頭!
崇禎震驚無比。
這種場面,在大明絕對看不到!
投降?
議和?
根本不存在!
大明國祚二百七十六年,京師也曾數(shù)度遭圍。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虜,瓦剌兵臨京師城下,以大明皇帝為人質(zhì),要求割地賠款。
大明朝廷是怎么做的?寧可另立新君,也要死守到底,絕不議和!
到了明末,崇禎登基第二年,皇太極率十萬大軍繞過寧錦防線,從長城突入,圍困大明京師。
那時候,舉朝上下,無一人言投降議和,皆奮戰(zhàn)抗敵,最終以戰(zhàn)死數(shù)位總兵的慘重代價,硬生生把皇太極給逼退了!
哪怕到了大明滅亡的前一年,李自成破洛陽,百萬流寇席卷中原,遼東建奴十幾萬大軍扣關(guān)。
滿朝文武盡知兩線作戰(zhàn)必敗無疑,也無人愿意議和!
兵部尚書陳新甲,就因為私下里跟他崇禎提了一嘴“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議和策略,想先集中力量干掉李自成,再回頭收拾建奴。
這戰(zhàn)略本身是好的,連他崇禎自己都差點心動了。
可當(dāng)這個消息意外泄露之后,陳新甲立刻遭到了滿朝文臣的口誅筆伐,唾沫星子都快把他淹死了。
最終,崇禎不得不揮淚斬了陳新甲,才平息了眾怒。
在大明朝堂之上,與異族議和,就是一條不可觸碰的政治高壓線。
誰提,殺誰!
哪怕國破家亡,玉石俱焚,也絕不向異族低頭!
唯有死戰(zhàn)而已!
可現(xiàn)在,崇禎看著眼前這幫大宋的精英們,一個個喊著議和,還說得那么冠冕堂皇,理直氣壯,他真想問問他們:
你們的骨頭呢?你們的血性呢?
都讓狗吃了嗎?!
一群沒有脊梁骨的慫包!
面對一個金國使臣都如此低三下氣,著實可惡!
崇禎目光如利刃掃過眾臣:“跪地求和,去換一時安穩(wěn)?我大宋怎么有爾等無能懦夫!”
唐恪等人心中一凜,面色愈發(fā)尷尬。
“大宋皇帝,看來你還未意識到大宋如今的危機。”
一旁看戲已久的金人使者冷冷一笑:“我大金雄兵二十萬,陳兵城外,攻破此城只需三日,若爾等不識時務(wù),堅持抵抗,休怪我大金將士刀下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