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以為,只要自己勤勉,只要將士用命,便能挽狂瀾于既倒。
可此刻,他才看清,這大宋的病癥,已深入骨髓,遠非一日之功可治愈。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與疲憊,但帝王的責任,又逼他不得不打起精神,為這岌岌可危的帝國尋覓一線生機。
最終,崇禎決定派岳飛率部出城。
這一步棋,看似尋常,實則孤注一擲。
出城,一是為了尋覓那急如星火的糧草補給,否則城中數(shù)十萬軍民將不戰(zhàn)自潰;
二是為了探查金軍的最新動向與虛實,知己知彼,方能有所應對。
若是岳飛能順手殺幾個金兵,那也算是意外之喜,至少能大大振奮一下日漸低迷的軍心,給城中帶來一絲希望。
這“一箭三雕”的計劃,前提是得有人能完成。
崇禎心里清楚,除了岳飛,他現(xiàn)在誰也不敢完全相信,生怕這事兒又“翻車”,重蹈夜襲的覆轍。
面對強大的金人軍隊,以及眼前這般內憂外患的危局,崇禎從未有過議和投降的想法。
那些所謂的“議和派”,在他看來,不過是自欺欺人,茍延殘喘之輩。
一旦退讓,便意味著國破家亡,生靈涂炭。
他寧愿站著死,也不愿跪著生。
崇禎仔細分析眼下局勢,得出自己的判斷:東京城雖糧草匱乏,可金軍同樣面臨補給難題。
這十幾萬大軍長途奔襲而來,人吃馬嚼,消耗巨大,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而且金軍的后勤補給線綿延千里,途中危險重重,不僅有風雪嚴寒,更有沿途宋軍的零星襲擾。
最為關鍵的是,四面八方仍有勤王的宋軍源源不斷地趕來,雖遠未能抵達,卻也是懸在金軍頭頂?shù)睦麆Α?/p>
崇禎冷峻地判斷,此刻雙方都在比拼耐力,看誰能堅持更久!誰的意志更堅定!誰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