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世,他窮盡心力,最終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大明王朝走向覆滅。
而如今,他以趙桓的身份,成為了大宋的皇帝,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南遷。
雖然這一路千辛萬苦,充滿了未知與挑戰(zhàn),卻總歸為大宋留下了一線翻盤的可能。
崇禎不再是那個被困于舊都,最終自縊煤山的悲劇帝王。
他有了新的選擇,新的機會。
“既遷都至此,那便試一試吧,看我大宋能否逆轉(zhuǎn)乾坤!”
抵達金陵之后,擺在崇禎面前的首要任務(wù),便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作為朝廷的臨時駐蹕之所。
金陵雖貴為六朝古都,王氣深厚,但畢竟隔著近二百年的光陰,昔日的皇宮早已廢棄,宮殿殘破,不復(fù)舊貌,無法立刻啟用。
經(jīng)過一番勘察與商議,宰相李綱率先進言:“陛下,今宮城久廢,無法居住,城東有顯忠寺,唐代法眼宗遺址,殿宇寬敞,地勢較高,且城防相近,臣請暫改為行宮,以便朝政?!?/p>
他遞上一份簡略規(guī)劃:大殿為“紫宸殿”,為天子朝會之所;
僧房改為后宮寢居,空地搭建臨時官署,樞密院、中書省等;
金陵府轉(zhuǎn)運司官署則分擔(dān)部分日常政務(wù)。
崇禎點頭認可,旨令即日修葺,三日內(nèi)遷入。
三日后。
鐘鼓齊鳴,紫宸殿上,御前列將森列,文武百官依次入班,百官山呼萬歲,天子之儀再現(xiàn)金陵。
然而,陣仗遠不如東京垂拱殿,略顯寒磣。
朝會不過兩日,就有御史呂好問上前拜奏:
“陛下,行宮雖可暫居,然國之根本在于宮室社稷,宮城既廢,天子無定所,則則社稷不固,百官不安,四方不定,乞早定新宮之址,昭示天下我朝基業(yè)長固?!?/p>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附議。
“國體之尊,非殿宇莫彰,須擇佳地建新宮,以慰人心?!?/p>
崇禎意有所動,遂令群臣各陳其見。
于是,朝堂上展開了一場關(guān)于皇宮選址的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