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自己可是大明開國的第一任燕王,日后在史書上那可真就是實打實地要留下扎實的一筆的,這下倒好了,這留下的一筆更扎實了,而且是臭名遠揚,臭得扎實。。。。。
此仇不報非君子,都是因為朱煐這個混蛋!
朱棣從未受過這般的委屈,今日總算是找到了機會!
“看本王在父皇面前奏你一本,讓你算計盡皆落空!”
朱棣自認從來就不是一個心善的人,以德報怨?門兒都沒有!
。。。。。。。
皇宮御書房內。
朱煐前腳剛走,老朱剛讓蔣瓛去門外守著,自己準備繼續(xù)批閱奏章。
大明國事繁多,近幾年又是各地災害頻發(fā),到處都有問題上奏。
有些是靠自身能力解決了問題的,上表闡述問題的同時也渴望得到嘉獎,對于這些奏章老朱看一眼之后就得讓人去核實,真要是確有其事,那就嘉獎。
有的是上表請罪的,轄地出了問題,上表請罪,這其中又分確實剛正,自表其罪的官員,但也有是被人裹挾,被迫認罪的,這些也需要人去調查之后才能決斷。
天下間的麻煩事全都匯聚到了老朱的這小小的案頭。要不是老朱見多了人性,見慣了風浪,碰上這些個瑣碎事,也得焦頭爛額。
其實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歷史上會出現(xiàn)那么多的聽起來就荒誕的皇帝。
在他們的視角里,做的事情其實都是符合他們認知的,只是就和皇帝的金鋤頭一樣,皇帝的認知受了視野的局限,周圍人給皇帝編織出了一個迥異于常人的認知,而靠著這認知行事的皇帝做出來的行為自然也就迥異于常人,成為笑柄。
門外,蔣瓛剛在門口站定,就看到了行色匆匆的朱棣從遠處一路快步走了過來。
“見過燕王殿下。”
蔣瓛看到朱棣須得行禮,朱棣看到蔣瓛,當即眼前一亮。
蔣瓛在這里也就意味著老朱在這里。
“蔣指揮使,父皇可在御書房?”
蔣瓛點了點頭:“陛下正在屋內批閱奏章。王爺找陛下可有要事?”
蔣瓛好奇地看著朱棣。
卻見朱棣神色一斂,他的臉色變得極為嚴肅。
朱棣點了點頭:“本王找父皇確有要事,還請蔣指揮使通稟!”
“燕王稍等,下官這就入內通傳?!?/p>
蔣瓛當即入內通知了老朱。
而原本剛準備批閱奏章的老朱也因此不得不放下了手上的朱筆,眉頭微蹙看向站在門口的身影。。。。
“老四這家伙找咱能有什么要事?”
“又要給咱整幺蛾子?”
“罷了,讓他進來吧,咱倒要聽聽是什么事?!?/p>
“是?!?/p>
蔣瓛應命,隨后將門外的朱棣帶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