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此前也想過讓大明有更多的商賈,可咱又想,這商賈來錢太容易了,倘若人人都成了商賈,那這田地誰去耕種?”
“這天下終究是要人去種地的,人終究是要吃糧食的,糧食不夠,一切都是扯淡。”
“朱愛卿啊,你說咱年少時和你年少時不同,咱年少時見了商賈欺壓百姓,是以對商賈多有厭惡,年少時見多了百姓疾苦,是以能明白百姓所想。但你可知,咱見的不光是百姓和商賈,咱見過尸橫遍野,咱見過沒有糧食之后,人會如何,易子而食!咱是親眼見過的!”
“那些人已經(jīng)不能稱之為人了!”
“咱那時候就想,要是天天能有一口飯吃,那該多好啊。。。?!?/p>
“商賈固然有能耐賺錢,固然比普通的農戶能賺錢,可咱覺著,還是這些農戶讓人安心,他們能種出糧食,能讓咱心里頭不慌。”
“錢少些日子該過照樣過,無非就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可要是沒有了糧食,那日子可就真沒法過了!那是要死人的!”
老朱一番話頓時讓朱煐整個人如遭雷擊,怔在了原地。。。。
他一直以來都在用后世后來者的思維來看眼下的大明,作為一個旁觀著的角度去看這個時代。
可聽了老朱這一番話,朱煐才猛然發(fā)現(xiàn),站在旁觀著的角度看這個時代固然能夠看清楚很多東西,可卻因為只是旁觀者因此往往很難感同身受,會忽略掉一些東西。。。。。
而老朱說的這一點,是朱煐此前完全沒有想到的!
是啊,眼下的大明可不是后世。
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大力鼓勵商業(yè)發(fā)展,這放在后世自然是沒有錯的,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有錢了,一切發(fā)展才有根基才談得上發(fā)展!
這些話朱煐在后世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
這些話放在后世自然是沒有錯的。
可如今自己身處的,并非后世,而是大明!
這些話放在大明,就出了問題!
任何的政策都需要因地制宜,都需要結合時代背景,這一點被自己給忽略了!
后世雖然和大明一樣都是百廢待興,可和大明不同的是,后世全球都已經(jīng)邁入了工業(yè)化時代,生產力大大提升,而生產力大大提升之后的結果就是節(jié)約了大量的人力,同樣的人力,在后世就能靠著機器一個人干十個人甚至一百個人的活,而且機器吃的是電是油,不是糧食。
而眼下的大明和后世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
正如老朱所說的,大明,哦不,不僅僅是大明,應該說是幾乎所有的古代封建王朝,所有的王朝都是以小農經(jīng)濟為主體,以農業(yè)為主體。
而以此為主體的社會結構也就導致了生產力低下,抗風險能力不足。
提升生產力并非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生產力提升的前提是原始資本的積累,尤其是現(xiàn)在連技術都沒有的情況下,想要提升生產力,幾乎不可能!
而想要提升技術。。。。那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無論是在哪個時代,提升技術,搞科研,那都是一個費錢的無底洞。
想要靠著小農經(jīng)濟積累下來的些許微薄的財富來進行技術改革,這無異于癡人說夢。
后世的技術大爆炸時代在工業(yè)革命時期,而為什么這個時期會產生技術大爆炸?其根本原因在于最開始進入工業(yè)革命時期的一批國家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而他們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手段是掠奪!
掠奪永遠是這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因為他是無本買賣,無本萬利的玩意兒!
資本的第一桶金是血腥的,但也正是因為血腥累積的資本才讓他們有了技術革新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