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特制的香薰點燃之后散發(fā)出來的好聞香味,淡淡的,能夠幫助朱元璋在長時間批閱奏章的時候保持心情平靜,氣息穩(wěn)定,緩解疲勞。
這香味很清淡,不刺鼻,若有若無。
朱元璋坐在那張寬大的、雕刻著龍紋的書案后面,身影顯得有些疲憊。
他的面前是堆積得像小山一樣高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奏章,幾乎要把他淹沒。
這些奏章來自大明王朝的各個角落,報告著各種各樣的事情,都需要他親自批閱處理,做出決斷。
工作量很大,仿佛永遠(yuǎn)也處理不完。
自從胡惟庸案件發(fā)生之后,朱元璋廢除了丞相這個延續(xù)已久的職位,原來丞相需要處理的那些繁重工作自然全都落在了朱元璋一個人的身上。
這是他自己的決定,為了集中皇權(quán)。
不過朱元璋是個對工作極度狂熱的人,他對于這種情況倒是樂在其中,從不覺得疲倦,反而感到充實。
他享受這種大權(quán)在握、事事親力親為的忙碌。
朱允炆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神情,腳步輕快地走到朱元璋的面前,在書案前站定。
他的腳步很輕快,透著喜悅。
“怎么了允炆?這大半夜的,不在自己宮里休息,什么事情讓你這么高興?”
朱元璋也注意到了朱允炆不同尋常的、帶著喜色的表現(xiàn),他的眉頭微微向上挑動了一下,露出些許詢問的神色。
他放下手中那支蘸滿了朱砂的筆。
原本朱元璋整天都是心情沉悶不太開心的,每次看到朱允炆心里頭都會不由自主地往下沉,感到一種壓力。這是以往的感覺,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
朱標(biāo)去世之后,留下的兩個適合繼承皇儲位置的孫子只有朱允炆和朱允熥兩個人,選擇的范圍很有限,讓人無奈。
朱允熥的性格實在是太過懦弱,遇事沒有主見,完全沒有能力繼承皇儲的位置,擔(dān)不起重任。
這是很明顯的事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朱允炆雖然遠(yuǎn)遠(yuǎn)強(qiáng)過朱允熥,看起來更像樣一些,可是朱元璋見識過無數(shù)的人,閱歷豐富,他很清楚很明白朱允炆的能力算不上出色,只是中庸之資。
這個評價很客觀,也帶著一絲遺憾。
雖然說比朱允熥要強(qiáng)很多吧,可是要說把整個大明王朝交到朱允炆的手上,朱元璋心里依然充滿了擔(dān)憂和不安,覺得不踏實。
這個擔(dān)憂一直存在,像一塊石頭壓在心上。
可是除了朱允炆之外,也就只剩下一個朱允熥了。。。。。。。。再沒有別的、更合適的人選了。
老朱沒有選擇。
讓朱允熥來接手大明?
這個想法實在是太瘋狂了!根本不可行,那會毀了江山。
所以表面上朱元璋有兩個選擇,但實際上只有朱允炆這么一個勉強(qiáng)可以的選擇。
這是無奈的現(xiàn)實,他必須接受。
這也是為什么以前每次見到朱允炆的時候朱元璋都會有些郁悶、提不起勁的原因。
老朱的心情很復(fù)雜,帶著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