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王大叔捧著剛摘的黃瓜合影,黃瓜頂花帶刺,王大叔的笑容憨厚又自豪。
她請李奶奶坐在南瓜堆里講故事,南瓜金燦燦的,李奶奶的眼睛瞇成了兩條縫。
她在趙大嬸的廚房里拍攝醬的制作過程,從采摘到熬煮,每一個步驟都詳細記錄。
晚上,她熬夜修圖、寫文案。
困了就用涼水洗把臉,累了就看看窗外——村民家的燈還亮著,他們也在為明天的生計忙碌著。
“王大叔的有機黃瓜,帶著清晨的露珠和泥土的芬芳……”
“李奶奶的南瓜,是小時候奶奶家的味道……”
“趙大嬸的古法醬,沒有任何添加劑,只有陽光和愛……”
一篇篇充滿溫度的文章在學(xué)校論壇和社交媒體上發(fā)布。
拾穗兒還創(chuàng)建了“暖心農(nóng)場”線上商城,設(shè)計了“蔬菜盲盒”——
每個盲盒里都有當(dāng)季最新鮮的蔬菜,還有種植者親手寫的小卡片。
訂單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第一周,只有十幾單;第二周,變成了上百單;一個月后,日訂單量已經(jīng)突破五百。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那天下午,拾穗兒正在幫王大叔打包黃瓜,一個投訴電話打了進來:“你們的黃瓜送到都蔫了!這是什么質(zhì)量?”
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
短短一小時,客服收到了二十多個投訴。
王大叔看著被退回的黃瓜,蹲在地上,雙手抱住頭:“我就說不行……這些嬌貴東西,哪經(jīng)得起這么折騰……”
第23章-助農(nóng)
拾穗兒拿起一根蔫了的黃瓜,心里像被什么東西揪著。
她強忍住眼淚,輕聲說:“大叔,不是黃瓜的問題,是我們的包裝和物流沒做好?!?/p>
那天晚上,拾穗兒一個人在村委會研究到深夜。
她對比各種保溫材料,計算冷鏈運輸成本,設(shè)計新的包裝方案。
凌晨兩點,她趴在桌上睡著了。夢里全是爛掉的蔬菜和村民失望的眼神。
“閨女,醒醒?!?/p>
拾穗兒睜開眼,發(fā)現(xiàn)身上蓋著一件外套。趙大嬸和王大叔站在她面前,手里端著熱騰騰的雞蛋面。
“先吃點東西。”
趙大嬸把面推到她面前,“失敗了不怕,咱們再想辦法?!?/p>
王大叔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布包,層層打開,里面是一沓皺巴巴的鈔票:“這是我攢的三千塊錢,你拿去,該買什么材料就買什么……”
拾穗兒的眼淚終于忍不住掉了下來,大顆大顆地落在碗里。
“大叔大嬸……我……”
“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