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嘆了口氣,“不過老輩人傳下來一個說法,說那口老井底下連著一條‘活水脈’,就像人的血管一樣,雖然表面看不見,但一直都在流動,只是有時候會往深處藏,只要找對了地方,就能再把水引出來。”
說話間,天邊漸漸泛起了魚肚白,晨曦穿透云層,給戈壁灘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
又走了十幾分鐘,李大叔突然停下腳步,指著前方一片被流沙半埋的區(qū)域:“到了,那就是老井遺址?!?/p>
眾人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片高低不平的沙地上,立著半截斷裂的木轆轤,黝黑的木頭已經被歲月侵蝕得布滿裂紋,風一吹,便發(fā)出“吱呀吱呀”的哀鳴,像是在訴說著當年的往事。
轆轤旁邊,是一個被流沙填滿大半的井口,井口周圍的石板早已風化開裂,上面還能隱約看到一些模糊的刻痕。
“大家先休息十分鐘,喝點水,吃點干糧,然后我們開始工作?!?/p>
張教授招呼道。隊員們紛紛放下肩上的工具和儀器,后勤組的王嬸和劉嫂立刻拿出水壺和饃饃,分給每個人。
陳陽喝了一口水,感覺干裂的嘴唇稍微舒服了一些,他走到老井遺址旁,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撥開井口周邊的流沙,露出下面板結的黃土。
“教授,您看這里的土層,顏色比周圍的要深一些,而且質地更緊實?!?/p>
陳陽喊道,張教授立刻走了過來,從背包里掏出一把地質錘和一個放大鏡,輕輕敲了敲土層,又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起來:“這是典型的粉質黏土層,透水性差,是良好的隔水層。當年的老井能出水,說明在這層黏土下面,一定有含水層?!?/p>
他站起身,從隊員手中接過高密度電法儀的發(fā)射機和接收機:“陳陽,你帶兩個人,沿著老井周邊,以五十米為間隔,布置測線,我和李大叔負責記錄數(shù)據(jù)。記住,電極要插牢,避免接觸不良影響數(shù)據(jù)準確性?!?/p>
“明白!”陳陽立刻行動起來,和兩名隊員一起,拿出電極棒和電纜線,開始在老井周邊布置測線。
電極棒是特制的,帶著尖銳的金屬頭,能夠輕松插入堅硬的土層。
陳陽跪在地上,一手扶著電極棒,一手用地質錘輕輕敲打,將電極棒牢牢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將電纜線連接好。
戈壁灘的清晨雖然寒冷,但一會兒功夫,陳陽的額頭上就滲出了汗珠,他用手背擦了擦,繼續(xù)專注地工作著。
李大叔站在一旁,看著陳陽他們忙碌,時不時提醒道:“小伙子,那邊的沙層薄,下面是礫石,電極插淺點就行;
這邊是虛沙,得插深點,不然風一吹就歪了。”他的經驗果然管用,陳陽按照他說的調整了電極插入的深度,電纜線連接得更加穩(wěn)固了。
布置好十條測線后,張教授按下了發(fā)射機的開關。
儀器立刻發(fā)出“嗡嗡”的輕微聲響,電流通過電極棒傳入地下,再通過接收機接收反射回來的信號,轉化成數(shù)據(jù)顯示在屏幕上。
“高密度電法勘探的原理,是通過測量地下不同深度的電阻率分布,來判斷是否存在含水層?!?/p>
張教授一邊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數(shù)據(jù),一邊對李大叔解釋道,“水的電阻率低,巖石和干土的電阻率高,如果屏幕上出現(xiàn)低阻異常區(qū),就說明下面可能有地下水?!?/p>
李大叔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睛卻緊緊盯著屏幕:“那咱們現(xiàn)在測出來的,怎么樣?”
張教授眉頭微微皺起:“目前來看,淺層二十米以內,電阻率普遍偏高,沒有明顯的低阻異常,說明淺層地下水已經干涸了,和你說的地下水位下降相符?!?/p>
陳陽在一旁補充道:“李大叔,根據(jù)區(qū)域水文地質資料,咱們這一帶的含水層主要分為潛水含水層和承壓水含水層。潛水含水層離地表近,容易受氣候影響,干旱年份就會干涸;而承壓水含水層埋藏較深,受氣候影響小,水量也更穩(wěn)定,咱們要找的,應該就是承壓水含水層。”
“就是老輩人說的‘活水脈’吧?”李大叔問道。
張教授笑了笑:“可以這么理解。承壓水含水層通常被隔水層包裹著,像一個巨大的地下水庫,只要找到它的位置,打井穿透隔水層,水就會因為壓力自動噴涌出來,水量非??捎^,足夠村里灌溉沙方格和莊稼?!?/p>
第一天的勘測工作持續(xù)到中午,太陽漸漸升高,戈壁灘的溫度也急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