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嘞,馬上好?!?/p>
楊慶有遞上錢,師傅麻利拿起大勺,往面前鍋邊空碗里打上兩勺炒肝,順手撒上蔥花,還不忘吆喝道:
“您炒肝好了。”
哥倆端起大碗,從竹筐里取了小勺,站路邊噓溜著開吃。
不是不想坐,而是沒空位,一共兩張桌子,八條長凳,坐的滿滿登登,壓根沒位置。
馮勇邊吹氣噓溜邊感慨:
“香,真香?!?/p>
沒出息,一碗炒肝至于嗎?跟沒吃過好東西似的。
楊慶有不屑的瞪了他一眼,然后噓溜了一口,順嘴嚼了一塊豬肝。
媽的,香,真香。
不是楊慶有沒見識,而是老師傅手藝確實好,肝嫩鮮香,湯汁醇厚味美。
兩毛錢,真值,太特么值了。
要不是馮勇在身旁,他高低得掏出幾個大茶缸,打滿帶走。
頭頂是鵝毛大雪,背后是呼嘯寒風(fēng),這種哈口氣都怕凍著舌頭的天氣下,來上一碗熱乎的炒肝,那滋味絕了。
幾口下去,熱乎勁由胃直達四肢,立馬手腳不涼了,臉也不冷了,渾身舒坦。
狼吞虎咽吃完,舔干凈碗,哥倆繼續(xù)逛。
一路走一路吃,大肉包子、驢打滾、炸年糕、糯米糕是樣樣不落,吃噎著后,還順道來了碗元宵,老大一海碗,七八個元宵,解渴大于解饞。
唯一可惜的是,今兒雪大,限制了廟會的規(guī)模,除了賣小吃的,就是賣小吃的。
像什么捏唐人、賣字畫舊書、唱大戲、玩雜耍、說相聲唱快板的都沒來。
盡管如此,依舊不乏驚喜。
那就是賣糖葫蘆的,一串糖葫蘆一米長,長長的竹簽上串著二三十、不四五十個糖球(山楂),一碰一晃悠。
個別買糖葫蘆的小孩個頭還沒糖葫蘆高,只見小孩一手攥竹簽,另一只手還得托著糖球,否則糖葫蘆得垂到地上,那小孩伸著腦袋想吃,卻怎么都夠不著。
搞笑一幕看得楊慶有是目瞪口呆。
糖葫蘆還能這么玩?
“哥,要不咱也買根嘗嘗?”
馮勇看見那小孩后,躍躍欲試。
楊慶有賞了他一比兜,罵道:
“多大了還吃這哄小孩的玩意,丟不丟人!”
要不是楊慶有看著糖球上幾乎沒沾糖,他早上去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