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都來了?!?/p>
大伙正歡樂時,馮政委推門進屋。
幾人趕忙止住胡言亂語,上前打招呼:
“馮政委早。”
“嗯,早,都過來領(lǐng)號碼。”
既然是比賽,就肯定有號碼牌。
這年頭號碼牌跟后世區(qū)別不大,都是一塊白布上印著紅色號碼。
唯一不同的是,這時的白布是純棉布,摸著還挺厚實。
上面的紅色顏料有點掉色,數(shù)字旁邊的白布隱約泛紅,那是多次手洗造成的,畢竟條件艱苦,號碼牌也得重復(fù)利用不是。
楊慶有的號碼是667,比666大一位,勉強算吉利。
“小馬,針線呢?”
“這呢,我生怕忘了,昨晚就讓媳婦給別里兜上了。”
馬青云解開外套,果然內(nèi)兜上別著一根縫衣針,屁股上還帶著長長的棉線。
這年頭沒有別針,只能把號碼縫到衣服上。
別看馮政委人高馬大的,但縫衣針玩得很溜。
手指翻飛間,針腳緊湊密實,號碼簿撕都撕不掉。
挨個給參賽隊員縫好號碼,時間也來到八點半,一行人列隊出派出所,直奔比賽始發(fā)地,天安門廣場。
在娛樂匱乏的年代,環(huán)城賽堪稱春節(jié)里最大的熱鬧,優(yōu)先級比廟會還高。
盡管離比賽開始還有一個小時,天安門廣場前已經(jīng)人山人海,但凡個頭矮一點,你就瞧吧!處處是人頭,聞盡臭汗味。
兩千多人的參賽成員,加上給他們收拾衣服的同事,單位來的領(lǐng)導,戴紅袖箍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加一塊都得四五千人。
群眾就更不用說了,一萬三千米的比賽道路旁,全被圍的水泄不通。
進天安門廣場時,要不是幾人解開棉衣,亮了亮胸前掛的號碼牌,紅袖箍們都不給放行。
確實像李大友所說,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固定休息點,找到東城區(qū)公安局的休息點后,領(lǐng)導們?nèi)ハ嗷ズ?,隊員們則開始蹦蹦跳跳熱身。
九點半,大伙開始脫衣服。
不,應(yīng)該是所有參賽隊員們開始脫棉襖。
兩千多人換衣服的場面,壯觀至極。
楊慶有一身打補丁的舊軍裝,算是普遍且樸素的選擇,參賽成員中最起碼有四分之一是這種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