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山說道:“我今天比較指手畫腳,是例外,關(guān)于這座蓮藕福地,以后都只會由著你拿大主意了。你愿意與人商量就商量,不愿意就自己放開手腳去做。既然先生相信你,我就相信你,所以你不用介意我如何想,咱們平輩,沒必要,只是你就不要讓先生失望了?!?/p>
曹晴朗與小師兄作揖致謝,其實心情并不輕松。
崔東山突然對朱斂笑問道:“我今兒行事比較出彩,老廚子不會不高興吧?!?/p>
朱斂笑道:“能者多勞嘛。做多錯多尚且人莫怪,何況崔小先生是做多對多?!?/p>
崔東山收回視線,俯瞰人間,“一直砸錢又砸錢,總算可以掙錢嘍,時來運轉(zhuǎn),好兆頭,大好兆頭!”
世間每一座到達瓶頸的上等福地,就真是一個財源滾滾的聚寶盆了,手握福地的“老天爺”宗門、豪閥,只管盡情搜刮那些應運而生的天材地寶,帶離福地。
一些福地本土修道之人,也可以順勢打破樊籠,被帶離福地,成為“天外”仙府的祖師堂譜牒仙師,這就是許多福地書籍上所謂的“得道飛升,位列仙班”。
這就是福地持有者,以天地靈氣,或者說實打?qū)嵉纳裣慑X,用來換取一位位貨真價實的神仙。
而且此舉,不損大道,不壞地利,不傷人和。
最后,朱斂拉著反正無事可做不如在此散心賞景的魏山君,一起繼續(xù)坐鎮(zhèn)天幕,負責盯著那幅畫卷,長命道友和賬房先生韋文龍開始遠游撿錢。
崔東山帶著裴錢,米老劍仙,以及一個可有可無的泓下,一起離開福地。
曹晴朗悄然去往南苑國京城。
童生,秀才,舉人,狀元,都是曹晴朗的功名。
曹晴朗昔年參加南苑國科舉,一路勢如破竹,鄉(xiāng)試得解元,會試得會元,殿試得狀元,成為藕花福地歷史上第一個連中三元的讀書人。
連夫子種秋都哭笑不得,這可是曹晴朗憑自己本事掙來的一連串功名。
所以曹晴朗后來離開,成為南苑國京城官場的一樁天大懸案。
當年在那中土神洲禮記學宮,遇到師祖身份的文圣老先生,老秀才從種夫子那邊聽聞此事,大喜過望,差點沒當場燒三炷香,說了不得了不得,好一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咱們文脈牛氣沖天啊,做學問的,下棋的,喝酒的,練劍的,寫字的,練拳的,言語得體的,哪個不天下無敵,然后如今連唯一美中不足的功名一事上,都揚眉吐氣了!
崔東山留在了落魄山,泓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跟在一旁。
裴錢和米裕則一起徒步去往牛角山渡口,一南一北,裴錢要乘坐渡船去南岳地界戰(zhàn)場,米裕則走一趟北俱蘆洲彩雀府。
到了越來越商貿(mào)繁華的牛角山渡口,曾是一個正兒八經(jīng)名為包袱齋的仙家山頭,大小建筑綿延成片,閣樓坊市皆有,
當年包袱齋看走了眼,不看好大驪鐵騎的南下,等于是半賣半送給披云山和落魄山,事后包袱齋不是沒有后悔,想要高價買回去,魏檗剛好以一場夜游宴款待包袱齋貴客,在那之后就沒有下文了。
米裕稍后會讓魏山君先幫忙送到北岳邊境,然后隱藏氣息,獨自御劍跨洲北去,剛好順路游覽那座牽連兩洲的跨海長橋。而裴錢這次出門遠游,沒有手持行山杖背竹箱,也將那把狹刀祥符留在了落魄山,只是腰懸一塊大驪刑部玉牌,以及另一側(cè)腰間的疊放雙刀,她會乘坐一條大驪邊軍渡船南下,化名鄭錢。
裴錢打算先壓境在金身境,皚皚洲口音,拳法近似馬湖府雷公廟一脈。
米裕對裴錢說道:“自己小心?!?/p>
裴錢點點頭,“米劍仙也一樣。”
米裕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