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話鋒一轉,語氣在贊許之后,悄然帶上了凝重,“正因為如此,陳默,有些擔子,你要挑得更穩(wěn)?!?/p>
然后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詞,又像是在傾聽電話那頭的呼吸,確認對方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渡河項目,”徐平的聲音壓低了半分,“最后一批,也是覆蓋范圍最廣、情況最復雜的那些海外子公司切換,箭在弦上了。這是整個項目的收官之戰(zhàn),是真正檢驗我們自研ERP和數(shù)據(jù)庫能否在全球復雜商業(yè)環(huán)境下扛起大梁的最終大考?!?/p>
他微微吸了一口氣,窗外的燈火在他眼中明滅不定。
“這個項目,傾注了公司太多的資源,承載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期望。
從戰(zhàn)略層面講,它關系到我們能否真正擺脫對Oracle的依賴,在核心IT系統(tǒng)上實現(xiàn)完全的自主可控,這是關乎華興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技術命脈的基石。
從實際層面講,前面馬來西亞、中國區(qū)、還有那89家海外子公司的成功切換,月結壓測的順利通過,已經(jīng)證明了我們的方向是對的,能力是有的。
但越到最后的沖刺階段,越容易因為麻痹大意或者細節(jié)疏忽而功虧一簣!”
徐平的語氣變得異常嚴肅,甚至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陳默,行百步者半九十。
最后一次的批量切換,你務必給我盯死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反復推演,反復檢查!
切換方案要細之又細,應急預案要全之又全!
資源保障必須到位,關鍵人員必須枕戈待旦!
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本地特殊法規(guī)、特殊業(yè)務場景的難點、堵點,要提前梳理清楚,解決干凈!
容不得半點閃失!”
他的聲音在寂靜的辦公室里回蕩:
“陳默,我知道你肩上擔子重,車BG那邊千頭萬緒。
智能駕駛、座艙幾條產品線也都在爬坡。
但渡河項目的最終業(yè)務切換,現(xiàn)在是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在。。。當前這個非常特殊的節(jié)點上。”
說到“當前這個非常特殊的節(jié)點上”時,徐平的語氣出現(xiàn)了一個極其細微的又幾乎難以察覺的停頓。
這停頓極其短暫,快得像錯覺。
他沒有解釋這個“特殊節(jié)點”是什么,也沒有任何進一步的暗示,仿佛只是隨口帶過。
但電話那頭的陳默是個人精,幾乎是瞬間就捕捉到了這絲微妙的異常。
徐平是什么人?
那是華興的二號人物,是出了名的思維縝密、語言精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存在。
他口中絕不會有無意義的廢話,更不會出現(xiàn)這種語焉不詳?shù)暮nD。
徐平最后那句看似平常的強調,似乎包裹著某種遠超項目本身重要性的未盡之意。
是什么讓徐總如此鄭重其事,甚至不惜在深夜親自打來電話,用如此凝重的語氣反復強調渡河的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