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三竿時,林凈和梳洗畢,用過點膳,方才出門。
車已備在門口,崔護斜倚著車轅,口中叼著根草棍,一條腿蕩來蕩去。
見她出來,利落跳下,替她打起車簾。
林凈和回以一笑,因去求經(jīng),打扮頗是素淡,臉上脂粉未施,頭上只一支蘭花頭銀簪,更透出麗質(zhì)天然。
此刻嫣然一笑,如初開海棠,真將人心中塊壘都滌蕩了去。
崔護目光在她臉上逡巡一瞬,笑道:“有幸得見妹妹一展芳顏,真是難得。
”“哥哥說哪兒的話,”林凈和嫣然一笑,眸光清亮,雖言語親昵,卻無半點媚態(tài),“以往是妹妹不懂事,望兄莫怪,以后我們兄妹相親,和和氣氣,豈不是好?”“妹妹能做如此想,為兄求之不得。
”崔護的目光幽幽落在那上車的窈窕身影上,眼中有幾分玩味之意。
靜心庵在城北,庵主原是個秀才娘子,后丈夫早逝,舅姑歸天,便皈依佛門,法號空行。
頗能窺些天意,只是每有人問卦,寥寥數(shù)語,晦澀難通,令人不可得解,待事過之后,方才解其意。
雖說靈驗,卻不能讓人趨吉避兇,遂頗是冷清。
進了山門,便有小尼迎至大殿。
林凈和照著記憶中原主求簽的樣子依樣畫葫蘆,拈香磕頭,將簽筒搖了一搖,搖出一支簽,再一磕頭,便拈了那簽去尋簽譜。
只見上面寫著兩句話:塵落他鄉(xiāng)非故土,花開彼岸證菩提。
似乎不是壞兆頭。
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唯物主義者,林凈和素來不信神佛,但如今有此奇遇,也不禁信了三分。
出了大殿,見崔護抱臂而立,神色疏淡,林凈和挑眉,“哥哥不求個簽么?”崔護哂了一聲,“故弄玄虛,可東可西,又能自圓其說,我是不信這些的。
”想到話本中崔護的行徑,林凈和瞥了他一眼,“我勸哥哥還是信些為好,不僅可以靜心,也是束縛自己,不生惡念的意思。
”崔護臉上的神色漸漸凝固,一雙漆黑的眼靜靜看著她。
“妹妹這話從何說起?”“沒什么,只是見哥哥平日游手好閑,捉貓逗狗的,怕哥哥走了歪路。
”林凈和聳了聳肩,攔下一個路過的小尼,“請問庵主可在否?”這時恰有一老尼從殿后轉(zhuǎn)出,聽見此話,問道,“居士何來?”“可是空行法師么?”那老尼神態(tài)祥和,頗有幾分隱逸之氣,想來便是庵主了。
“正是。
”老尼合掌道。
崔護回禮,“久慕清德,舍妹素仰禪宗,聞得白衣經(jīng)可增智靜心,特來請一卷,也好暗暗祝禱,時時念誦。
”那空行法師定定的將他二人看了一回,請進屋中奉茶。
林凈和將剛剛抽的簽奉與空行法師,空行看了一回,“這簽居士可自解。
我如今倒有一偈贈你,至于能否勘破,便在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