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得飛快。當天下午,宮里太監(jiān)就來了,傳陛下口諭:明天圣駕親臨西市,看這“新奇路”。
第二天大早,日頭不錯。西市口那條水泥路被水沖得發(fā)亮,看著更平更結(jié)實。路兩邊,五城兵馬司的兵丁清出了道,老百姓被攔在外圍,伸長了脖子看。
遠處傳來凈街的呼喝,跟著是整齊的腳步聲。明黃色的儀仗慢慢過來了?;实圩挠?,八匹高頭大馬拉著,穩(wěn)穩(wěn)當當駛上了水泥大道。
御輦里,李世民坐得端正。車輪子壓在又硬又滑的路面上,只有一點點“沙沙”聲,幾乎被腳步聲蓋住了。車穩(wěn)得感覺不到顛。李世民臉上沒啥表情,眼底卻飛快掠過一絲驚奇。他撩開側(cè)簾一角,瞅了瞅那平得像鏡子的路面。
御輦在路中間停下。李世民扶著太監(jiān)的手下車。房玄齡、杜如晦(被隨從扶著,臉色比上次更難看)、長孫無忌這些重臣緊跟在后。
腳踩上水泥路,硬邦邦的勁兒透過靴底傳上來。李世民還用腳尖使勁碾了碾地,紋絲不動。他又低頭看了看路邊水泥砌的小排水溝,雨后剩的水正順著溝流走。
“恪兒。”李世民聲音平平。
李恪趕緊上前一步:“兒臣在?!?/p>
“此物,便是‘水泥’所筑之路?”李世民點了點腳下。
“回圣人(李世民稱圣),正是?!?/p>
“如何得來?”
“稟圣人,”李恪早打好了腹稿,“這是用火燒石灰石和黏土弄出來的粘合東西,再加點石膏,磨成粉。用水攪和,能捏形狀,干了就跟石頭一樣硬?!?/p>
“花費多少?比打土路、鋪石板怎樣?”
“回圣人,主要費在燒火用的石炭(煤)和人工上。但東西好找,做起來快,鋪路比打土、鋪石板快得多。要是石炭買得多,還能更便宜。而且這路結(jié)實,雨水沖不壞,長遠看,省下的是年年修路補路的徭役和錢糧!”
李恪嗓門提了提:“這玩意兒用到漕運碼頭上,不怕水沖;用到邊關(guān)城墻上,墻根更牢;用到長安各坊里,再下大雨,百姓不用踩泥巴,坊里排水快,能防積水防臟污!這是利國家、利軍隊、利百姓的好東西!”
李世民安靜聽著,眼光在那平路上來回看,又掃過遠處坑坑洼洼的黃土路。他身后,杜如晦咳了幾聲,蒼白的臉上卻露出贊同,低聲說:“鉆研器物,解決百姓疾苦,是大善事?!狈啃g也輕輕點頭。
長孫無忌板著臉,眼神陰沉。
李世民沉默了一會兒,終于點了頭:“嗯。此物…確實有用?!彼ь^,目光朝恪記工坊那邊望了一眼,“蜀王李恪,獻上這利國便民之法,該賞?!?/p>
他想了想,對太監(jiān)說:“傳旨,賜恪記工坊‘利國便民’金匾一塊!”
“兒臣謝圣人隆恩!”李恪道謝。
金匾!雖然不能直接花,但這招牌夠硬!官方認證??!
……
謝完恩,李恪瞅準空子,上前一步躬身:“圣人,兒臣還有點事想稟報?!?/p>
李世民看向他:“說。”
“圣人,”李恪態(tài)度恭敬,話說得清楚,“這水泥方子,不是天上掉的,是恪記幾十號工匠,費盡心思,一遍遍試,失敗無數(shù)次,才碰巧弄出來的。中間花的錢糧,海了去了?!?/p>
他抬起頭,眼神實在:“圣人,要是把這方子白白送給朝廷,恐怕冷了天下工匠琢磨新東西的心。兒臣大膽,求圣人恩準一個辦法,叫‘特許專營’。”
“特許專營?”李世民眉頭動了動。
“是。”李恪解釋,“就是請圣人下旨,定個十年期限。以后朝廷和地方官府搞工程,像修路、筑城、建糧倉這些,要用水泥,就按用了多少,給恪記工坊一筆錢,叫‘物料錢’。這是頭一條?!?/p>
“第二條,民間蓋房子、修園子、鋪子裝修要用水泥,恪記工坊可以把買賣權(quán)交給信得過的商戶,或者恪記自己賣。賺的錢,恪記愿意按成數(shù)交給國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