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親王府。
退朝后,鄭親王兼叔父攝政王濟爾哈朗心情復雜的回到王府。
他忽然覺得,這個世界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敵人還是大明,大清和八旗仍在。
陌生的是,大清扎根祖地之外,已經(jīng)物是人非了,先皇皇太極,逆賊多爾袞、禮親王代善、豫親王多鐸、英親王阿濟格、肅親王豪格、饒余郡王阿巴泰
這一個個熟悉的人,都沒了!
有的只剩下都親王費揚果、逃跑額真阿山這些垃圾貨色,沒幾個老將了。
還有洪承疇、祖澤潤、吳三桂這些反復無常的二五仔。
旗人衰落,漢人崛起,現(xiàn)在的大清,哪里還是以前的大清?只怕是空有大清的國號而已。
濟爾哈朗不知道,自己還能將大清這面大旗扛多久。
想要改變這一切,唯有通過戰(zhàn)爭重新洗牌各方勢力了。
便如當初隋唐兩朝,為了擺脫關隴集團的縛束,主動發(fā)起對高句麗的戰(zhàn)爭,以此削弱關隴集團的實力。
上一波戰(zhàn)事,漢軍旗和朝鮮旗損失慘重,給了滿人勢力崛起的時機。
這次濟爾哈朗主動請纓,又將洪承疇拖下水,為的就是破釜沉舟的賭一把。
這是一場國運之賭,同樣也是大清內部洗牌的最后機會!
輸了,大家都完蛋!
贏了,滿人爬起來重新當主人!
經(jīng)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濟爾哈朗目睹了大明的強盛、大清的無奈、滿人的無助,最終確定踏上屬于自己的征途。
他決定放棄穩(wěn)定舒適的生活,以身許國,再造乾坤!
此次國戰(zhàn),關系到大清的國運存亡,大清必須傾國一戰(zhàn)!
第二日,濟爾哈朗以叔父攝政王的名義下達命令:滿洲八旗旗丁,全丁而出!
不論披甲還是不披甲,只要是十三歲以上的男丁,全部出戰(zhàn)!
婦孺也全部隨軍,推運糧草輜重,處理雜事等!
濟爾哈朗的意思很明白,除了孩童,所有旗人都要上戰(zhàn)場,保家衛(wèi)國,打贏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