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
鳳凰山下,孝婦河畔,博古縣城,顏神古鎮(zhèn)。
趙小樓肩扛鳥銃,背著行軍背包,腿上打著綁腿,跟隨著隊伍從城里出發(fā),
沿孝婦河往北而行。
秋高氣爽,河畔的田間地頭,青紗帳不見。
秋分已過,夏玉米大片收獲,凡是山坳與斜坡,一片片的玉米地都披上了層黃衣。農(nóng)民們正高興的在地里收獲著玉米,
一個個玉米棒子瓣下,裝滿柳筐草袋。
男人們高興的挑著沉甸甸的玉米,
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在山里呆久了,難得來到山下,趙小樓一行都感覺很興奮,看著這豐收的喜悅,也莫名覺得高興。
“今年的玉米收成挺好呢!”
“這玉米棒子好大一個?!?/p>
“看來蝗蟲影響不大?!?/p>
劉隊副道,“這茬晚玉米收了,正好種小麥?!?/p>
這么多玉米豐收,連過路的神策軍將士們都覺得喜悅。
他們此行要前往百里外張店鎮(zhèn)。
張店和金嶺、顏神鎮(zhèn),是此時淄川一帶三大重鎮(zhèn),此時三鎮(zhèn)有兩個在大明控制的青州府,只有一個張店鎮(zhèn)卻是在濟南府清軍控制下。
眼下秋收季節(jié),一直在青石關苦苦訓練的神策鎮(zhèn),也終于獲得了出兵任務,一路進攻泰安府內(nèi),一路則進入濟南府內(nèi)。
趙小樓他們部就是進濟南,前往張店。
玉米豐收之時,明軍要開始收糧了,
向百姓買糧,打擊下鄉(xiāng)收糧的清軍,甚至要奪取一些鄉(xiāng)集據(jù)點,進一步擠壓清軍的空間。
“這河為啥叫孝婦河啊,以前出過什么有名孝婦嗎?”張鐵柱問。
“以前劉隊副不是講過嗎,你不好好聽,”
“劉隊副,你再講講?!?/p>
此時隊伍剛離開青石關經(jīng)顏神鎮(zhèn)向北而行,雖已經(jīng)踏入濟南府境內(nèi),但這一片地區(qū),其實反而一直是明軍勢力范圍,附近鄉(xiāng)紳百姓等也受明軍庇護,清軍都不敢來,所以百姓們有事都找明軍,大家也比較放松。
連甲都是打包背在身上,輕裝前進的。
“好,說起這孝婦河啊,那是有個流傳久遠的神話傳說了,這也跟咱們博山縣以前叫顏神鎮(zhèn)有關的,
說以前齊地有個婦人叫顏文姜,年輕守寡,依然孝敬公婆,精心侍奉,遠道挑來甜水,不以三九嚴寒、盛夏酷暑而中斷,最后感動了上天,于是將靈泉生于顏文姜室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