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酒不好弄,蘇笑笑買一盒紅太陽的點心,買兩瓶麥乳精和兩瓶水果罐頭,又給張家小孩買一袋糖。
蘇笑笑特意從家里拿個碎步拼成的包,看起來挺大的包塞得滿滿的。團團一看到這么多好吃的很是興奮,非要幫媽媽拿。
蘇笑笑遞給他,小孩拎不動,一屁股坐地上。蘇笑笑忍著笑把他拽起來,明知故問:“團團,咋了?”
團團要哭給他媽看,好丟臉呀,大庭廣眾之下啊。
蘇笑笑見狀趕忙抱起他拎著東西出去。
幸好原主常年干活力氣大,她前世經常抱孩子不缺經驗。
到外面,蘇笑笑把小孩放地上:“媽媽拎東西,團團自己走行嗎?”
小孩仍然有點尷尬,難得沒有“媽媽媽媽”喊個不停,悶頭朝公交站牌走去。
張家離蘇家聽起來遠,將近三公里,其實很方便,不需要轉車。
公交車停在張家所在的胡同前面,蘇笑笑和小孩下車。
不久前中秋節(jié)第二天原主帶小孩來過,團團記得路,下了車就往里跑,到胡同口就迫不及待地喊“爺爺奶奶”。
在胡同里聊天的大爺大媽朝胡同口看一眼就喊:“老張,大孫子來了?!?/p>
六十來歲的老大爺轉過身,看到團團就露出笑意,可當他注意到團團身后不遠處的蘇笑笑,笑意凝固,接著跟沒看見她似的蹲下去拍拍手等著接團團。
蘇笑笑的視力極好,便宜公爹老張的轉變她看得一清二楚,心說原主付出了那么多錢和精力,張家人還不待見她嗎。
難道因為鄰居的那句“大孫子”?男主的弟弟張新民只有一個女兒。聽張新民的意思不打算再生。那以老人的觀念日后只能指望團團繼承香火,可團團又姓蘇,張家沒法責怪啥也不懂的團團,就遷怒于原主。
蘇笑笑越想越有可能。
以防自以為是先入為主,蘇笑笑決定繼續(xù)她的計劃——先禮后兵。
到跟前,蘇笑笑喊一聲“爸”。老張擠出一絲笑:“來了???咋買這么多東西?”
鄰居大爺嘴快:“買來孝敬你的!”
老張扯了扯嘴角,笑得很不走心,不咸不淡地說:“進屋吧。你媽在里面?!?/p>
老張兩鬢斑白,今年六十周歲,月前從電工崗位上退下來,蘇笑笑想起這些就提醒小孩:“團團,別總讓爺爺抱?!?/p>
老張立刻說:“沒事,我抱得動!”
得!又招人煩了。蘇笑笑點點頭,拎著東西進去。
小孩沒發(fā)現大人之間的微妙,鄰居們也沒發(fā)現,誤以為公爹跟兒媳婦平時就這么相處。所以團團要進屋,鄰居打趣是不是去吃好吃的,接著就勸老張帶孫子進屋。
蘇笑笑進院,在院里納鞋底的婆婆起身,看起來很熱情,招呼著“來了”,接著又數落,“咋買這么多東西啊?!比欢藳]往前邁一步,典型的言行不一。
這就是原主記憶中的公婆一家很和善?跟劉大軍等人比起來確實客氣熱情。至少會招呼一句,而不是像劉大軍動輒大呼小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