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賭氣不接,四阿哥跟著他一起去了乾清宮。
乾清宮的太監(jiān)本來只傳太子一人覲見,可看太子一臉官司,很怕他過去說話不知輕重惹怒皇上,連累乾清宮上下都沒好果子吃,便故意忽略了跟在太子身后的四阿哥。
與太子相比,四阿哥穩(wěn)重多了,關(guān)鍵時刻能替太子背鍋。
只要有人出面替太子背鍋受罰,就能很快熄滅皇上的一腔怒火。
康熙等了小半日才見到太子,剛想問一問刨地累不累,就看見了跟在太子身后抱著東西的四阿哥。
就是這么片刻耽擱,太子已然行過禮,面無表情冷冰冰問:“汗阿瑪找兒臣有何事?”
只這一句就把康熙才壓下去的心頭火成功勾了起來,雖說流言大部分都是子虛烏有,可并非全假。
比如太子監(jiān)國期間不理朝政。
比如太子貪玩,時常出宮。
今天更是出息了,述職也不做,早朝也不參加,巴巴跑去烏拉那拉家的田莊刨地。
種地是好事,能夠深入體察民情,可作為一國儲君,種地能有朝政重要嗎?
自己沒追究他貪玩懶政,他反而給自己甩臉子,哪兒有這樣的道理!
康熙閉了閉眼,提醒自己,太子還沒成年,還是個孩子。
孩子哪有不貪玩的。
于是沒理太子,而是瞪眼看向跟在太子身后的四阿哥:“朕沒傳你,你跟過來做什么?”
太子不懂事,老四怎么也跟著湊熱鬧,還嫌他不夠煩嗎?
四阿哥趕緊跪下,替太子陳情:“汗阿瑪,太子在城外田莊尋得一株雅致的綠花菜,讓兒臣幫著拿回宮獻給汗阿瑪賞玩。”
皇上洞若觀火,四阿哥在皇上面前從來不敢?;?。
什么綠花菜,康熙心里有氣,嫌棄地看了一眼包裹在外面黑乎乎的絨布,怒道:“老四啊,太子是儲君,不止是你的二哥,凡事都要以國事為重,不要沒事兒總拐著他往外跑!”
明知道四阿哥做不了太子的主,出宮肯定是太子的主意,可太子是儲君,不能動不動就拎出來罵一頓。
所以只能罵太子身邊的人,借此敲打太子:“你總是順著太子,不敢勸諫,是為了太子好嗎?你是在害他!這一回朕姑且饒你,再有下次,滾去奉先殿跪祠堂!”
四阿哥早料到會被遷怒,趕緊應(yīng)是。
不過……總算保住了這盆綠花菜。
若不在皇上面前過了明路,讓綠花菜惹出點風(fēng)波來,以太子的性格,回宮就得跟他要走。
現(xiàn)在正好,皇上不要,太子也不會要了。
皇上沒要綠花菜,卻會因為遷怒對自己心生愧疚,往后總會在別的方面找補回來。
只要不是雷霆震怒,替太子背鍋半點不虧。
四阿哥如愿抱著綠花菜告退,感覺這次背鍋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值。
沒想到才走到門邊,還有驚喜。
因為他聽見太子說:“四弟,我就說你多此一舉!汗阿瑪見多識廣,又怎會稀罕什么綠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