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見青天
皇宮里吵了一夜,第二天繼續(xù)吵,就是定不下殿試前三名。
楊溥以為,薛韶的答卷完美,他又是解元和會元,當取為狀元。
三元及第,于皇帝和朝臣來說都是一件很值得贊頌的事。
但考官中只他一人如此認為,其馀人都認為薛韶利用科舉告狀,破壞了科舉制度,應該取消他的成績,甚至要嚴懲他,以儆效尤。
「若不嚴懲,將來誰有冤情就來鬧科舉,國家還如何取士?陛下,無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冤就去大理寺,去刑部,去都察院,再不濟,還可以敲登聞鼓,就是不能來大鬧科舉!」
楊溥:「他若文不對題,另起一張寫狀紙,這是告狀,但他破題行文旨在回答考題,只不過列舉之例有爭議罷了?!?/p>
「楊閣老,他是薛瑄的侄子丶學生,還特意提早交卷引起注意,薛瑄之案早有定論,他特意以此為范例,不是告狀是什麼?」
「那麼,薛瑄之案是否真的沒有冤情呢?」
此話一出,眾人沉默,不少人偷偷去看皇帝,和站在皇帝身邊的王振。
一直沉默的皇帝掀起眼皮反問他們,「是啊,薛瑄之案有沒有冤情?」
王振跪下,考官中亦有兩個跪下,他們一個是大理寺卿,一個是都察院右都御史。
皇帝輕哼一聲,正要說話,一個考官提醒道:「陛下,明日就要放榜了,還是定名次要緊?!?/p>
他道:「既然薛韶有爭議,不如先將他放到一邊,先定下前三名,若陛下和眾考官認為他可取,將他放在三甲末尾便是,若認為不可取,再落選不遲,如此也不會影響到別的考生?!?/p>
楊溥著急阻止:「不可,這對薛韶不公平?!?/p>
「楊閣老,今科取士一百五十人,若再不定下名次,那就是對一百五十人不公平,是只對一人不公平,還是對一百五十人不公平,您選?!?/p>
「你!」楊溥著急的看向皇帝。
皇帝垂眸思考,微微頷首,讓他們先排除薛韶定名次。
去了薛韶這個有爭議的項目,馀下的名次就好定了。
天黑之前,名次就定下來了,只是薛韶的去留還是未定。
皇帝一言不發(fā),默默地走出大殿,甚至沒帶任何一人,自己走上宮里的觀星臺,居高臨下的看著整座皇宮,整個京城。
他的目光不由的望向詔獄,望向遠方,似乎想要穿透黑夜看到更遠丶更廣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