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逸正準備離開辦公室,又被張廣年給叫了回去。
“有好稿子就忘了問你了。這部小說是哪位作者寫的?”張廣年好奇地問道。
“容我賣個關(guān)子,你猜一猜?”崔道逸又走回到張廣年的辦公桌前,神秘地說道。
“肯定是個老作者,新作者寫不出來這種有深度的小說。你看看,最近新人寫的是什么玩意兒,十年期間,真是作家隊伍斷層嚴重?!睆垙V年痛心地說道。
接著繼續(xù)說道:“還不是一般的老作者,肯定是有一定水平的老作者。不過很奇怪,這種文風我從來沒見過。我不說讀遍所有作家的文章吧,至少有名的我都看過。
哎呀,老崔,別給我賣關(guān)子了,我后背的汗水又急出來了?!?/p>
“老張,你猜錯了。我告訴你吧,這是個新人,至少我敢保證,我在燕京的雜誌和以前的《收穫》雜誌上,從來沒見過這個人的名字,也不知道有這號人。
你看看吧,這是信封,豫省的,就是不知道年齡多大了?!?/p>
“你沒騙我吧!”張廣年急迫地從崔道逸手里面奪過信封,陡然睜大了眼睛,過了一會兒才從震驚中反應了過來:“還真是個新人。
文學界用筆名常見,但這個名字一看就是真名。這個地方,我也沒聽說過。老崔,難道咱們文學界還冒出來了一個天才不成?”
“確實是天才。老張,還有個事情,你說這個稿費怎么算?要是老作者稿費的標準肯定在五塊以上,可他是個新作者,按照慣例”
1977年,我國正式恢復了在十年期間已經(jīng)暫停的稿酬制度,著作稿的標準是千字2—7元。十年時期,作者拿不到稿酬。
不支付稿酬,還想到了一個“聰明”的辦法,按照稿酬標準送給作者樣書。作家姚雪垠,他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李自成》,寫完之后,出版社送給了他250套樣書。
十年結(jié)束,有作者終於忍受不了了。一名中學教師給上面寫信反映,自己寫個書不僅不掙錢還賠錢。
他是這樣算的,發(fā)表后拿不到稿費。但是面對讀者來訪他得招待,有讀者來信他得回復。一個月四十多的工資,算下來一本書不掙錢還把一個月的工資給賠進去了。
幸虧不出名,出名的話還得借錢寫書。
所以77年,經(jīng)過研究就恢復了稿酬。一時間作家備受鼓舞,一旦稿子被用了,家里面的日子就好多了。
“對於這樣的人才,我們不能按照慣例來,我們要敢於打破常規(guī),要體現(xiàn)出對人才的尊重。什么是尊重?尊重就體現(xiàn)在稿費上。按照6元的標準來,老崔,現(xiàn)在百廢待興,我們要一手抓讀者,一手抓作者。
對於雜誌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質(zhì)量,質(zhì)量是什么,質(zhì)量是作者。誰要是有問題,讓他直接來找我。”
“明白了,稿子我拿回去再看看,暫時沒看出來需要改的地方。另外,豫省較遠,我的意思是不改,或者由我操刀進行小改。要不然一來一回一耽擱,發(fā)表的日子就得一兩個月后了?!?/p>
新人作家?guī)缀鯖]有不改稿子的,但崔道逸覺得,稿費都能打破常規(guī),改稿這件事自然也能。
“我同意,你大膽地著手去辦吧!”
崔道逸回到大編輯室,正在看稿子的編輯們立馬抬頭,眼巴巴地看著他手里的稿子,一個個恨不得直接動手去搶。